发热、感冒、咳嗽、气喘……春天里,这些困扰着人们健康的疾病源头在哪里?又该如何诊治?听听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张凤怎么说。《黄帝内经》中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何谓“藏精”?张凤告诉我们,这是指冬天应该要养精蓄锐、敛阴护阳。
【资料图】
“从自然规律来看,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冬季是一年里的闭藏季节。如若在冬季不注意保护肾精的话,会导致体内阳气受到侵扰,身体很容易被外邪入侵,寒邪会在体内蓄积。”张凤说,“冬不藏精”是因,那“春必病温”就是果。
如果冬天里没有注意顾护精气,阳气就会被打扰,我们的身体就很容易感受外邪,随着时间的推移,寒邪就会郁久化热,到了春天,随着阳气的升腾,伏热的外发,就会产生疾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口渴、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脉数或细数。从西医学角度看,大多都属于细菌和病毒性感染,除了出现呼吸系统的异常,还会合并泌尿系统异常、心血管事件以及消化系统的异常,它们往往发病急、发展迅速、病情严重,有的时候还会造成流行性疾病的传播。
张凤介绍,如果在冬天着凉、受寒了,严重的马上就会生病,中医称之为伤寒,比如感冒、肺炎;但是有些人群虽然感受了寒邪,但这个病邪没有导致马上生病,而是它选择了潜藏于体内,形成“伏邪”。“表面上看,病邪与我们身体和平共存,但是到了春天,随着阳气的提升外泄,这个病邪就会发出来。”张凤说,病邪出来后,不管什么情况,都会有热象,而从西医学角度看,就是细菌和病毒性的感染。
由此,导致很多人到了春天就会生病,比如出现发热、感冒,甚至是流感,再引发心肌炎等,其首发症状就是胸闷心悸、咳嗽、气喘,心肺疾病共发等。
除了及时向医生咨询并诊治,从日常生活中可以怎样减轻这些病症?张凤也给出了建议。
穿 衣
春要捂,是因为人的气还不足,表还不固,抵抗力不好,所以要保暖,且最好捂到清明前后。但“春捂”并不等于在衣服的厚度上下功夫,而是关键在于捂到位——头颈部、腹部和背部、脚部。
饮 食
春季肝脏表现最为活跃,如果过于活跃还会影响到脾胃运化。春季饮食应重在调好肝、健好脾、固好表,同时要化春湿。陈皮、鸡肉都有补气固表健脾功效,适合现在喝;五指毛桃、黄芪、党参用保温杯泡水喝,可补气固表;用浮小麦、陈皮、五味子打成粉冲水喝,可以疏肝。
睡 眠
春天充满了生发之气,昼夜的时长发生了变化,白天长而晚上短,所以可以将在白天工作的时间适度延长,而将晚上睡觉的时间适度缩短。早上最好6点-7点起床,晚上最晚不要超过11点睡觉。
来源:上海长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