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盒,只有打开了才会知道自己买到了什么。玩具、零食、衣物、化妆品……可以说“万物皆可盲盒”。
如今,未成年人逐渐成为盲盒的主要消费群体,有的甚至沉迷其中,尤其是“文具盲盒”。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3月6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表示,以盲盒形式销售文具,已经偏离了文具的内在价值属性,还会给青少年成长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建议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文具盲盒。
受访专家
中国科学院心理学教授 林春
上海消保委:
文具盲盒让孩子上瘾
上海市消保委在线下实体店的消费调查发现,一支普通的中性笔售价在2元左右,但是套上文具盲盒的包装后,售价可高达12元。
中性笔、修正带、橡皮、笔记本等还以套装的形式销售文具盲盒(“惊喜福袋”等),售价在原有单一品种文具的基础上,价格翻番。
以在某电商平台销售的一款主题系列中性笔盲盒为例,其中包括14种普通人物款加2种隐藏人物款。随机发货一支为6.8元;指定普通人物款,价格升至7.8元;指定隐藏人物款,价格高涨至68.8元。虽然价格高了,但这些产品质量和常规文具没有明显差异。
某电商平台售卖的文具盲盒
上海市消保委就“什么是大家课余时间谈论最多的话题”随机对100名中小学生进行调查访谈发现,31%是学习和考试成绩;盲盒(包括文具盲盒)达到25%,仅次于“学习和考试成绩”这个话题。
“文具惊喜套装”“文具魔盒盲盒”等带有博彩性用语的文具产品对孩子们的吸引力很大。孩子反复购买文具盲盒的现象,让人意识到了孩子染上“文具盲盒瘾”的可能性。
文具的内在商品价值属性是为了更好地辅助孩子们学习,简约、朴实、环保、实用才应该是文具应有的追求。上海市消保委建议,立法禁止以盲盒的形式向未成年人销售文具。
抛开文具这一类别来看,盲盒还可能对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存在潜在危害,来自清华大学的陈润森博士领衔团队在柳叶刀子刊发表研究显示,沉迷盲盒,易出现焦虑抑郁心理。
不管是大人、孩子
为什么忍不住买盲盒
2020年的一项调查显示,盲盒线上消费呈爆发式增长,增速超400%。时下,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越来越多人为盲盒买单,甚至对收集盲盒欲罢不能。
为什么盲盒让人“上瘾”?
1
不确定性更“诱人”
盲盒消费与博彩一样,有收益的不确定性和反馈的及时性等特点。由于打开之前并不知道买到什么,能诱发强烈的新鲜感、好奇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拆盒时的期待感会让消费者加倍开心,甚至上瘾。
2
就想凑齐整套
大部分盲盒一个系列会设置1~2个较难买到的隐藏款。在爱好者眼里,所有款式的盲盒就是一个整体,一直想凑齐整个系列。否则就会有种“心里痒痒的”感觉。
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完形心理”,也是人们常说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合”。因此,隐藏款大大增加了持续购买盲盒的吸引力。
3
从中寻找安慰
盲盒大多数是一些手办或人们所熟知的动画形象,具有天然的可爱、怀旧等属性,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动画可能陪伴他们度过了很长的一段岁月。
此外,如果能买到隐藏款,能让自己觉得“运气好”,还可以带给自己快乐和惊喜。
4
炫耀性消费
如果买到了隐藏款或普通款式中更受欢迎的盲盒时,会激发消费者的攀比心理,继续购买盲盒以彰显自己的独特之处。
此时,盲盒已超出了它自身的价值,很多人看中其带来的自身价值满足感。
5
满足社交需要
《社会行为与人格》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显示,收集东西对建立与他人的联系很有意义,收藏者可以跟其他的同好建立来往。
还有很多人在网上或店里蹲点,跟其他人交换盲盒,在体会到抽盲盒快感的同时,还能通过社交收获一份友谊。
前文提到的文具盲盒也印证了这一观点,上海市消保委在调查中发现,文具盲盒成为孩子们沟通交流的社交“硬通货”,不买文具盲盒的孩子与同学们没有共同的话题,容易被孤立。
另外,很多盲盒设计精美,具有审美价值,也会吸引消费者购买、收藏。
不想掏空钱包
怎么克制购买欲
在经济范围允许内,偶尔通过抽盲盒来愉悦一下心情,并不是件坏事。但若沉迷其中,无法自拔,甚至到达了“上瘾”的程度,则需要加以控制。
认清自己的“能力”
人类总喜欢高估自己控制事件的能力,这种心理被称为“控制错觉”,是指夸大自己产生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倾向,即便是对于随机事件,人们也相信自己有能力掌控一切。
比如,买盲盒时,总认为自己能集齐一套或买到想要的款式。
克制不住购买欲的时候,可以提醒自己,“控制错觉”有可能导致自己去冒不必要的风险,尝试说服自己别买。
看看自己的“钱包”
盲盒的价格从几十块到几百块不等,如果“一直买一直爽”的话,会在一定程度上加重经济负担;追逐盲盒也会消耗大量时间精力,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如果你很闲很有钱,当我没说)
如果自控力差,可以每月发工资后,将固定开支存在A卡,剩余的放在B卡,限定购物只能用A卡里的钱。如果控制不了自己,请家人帮你保管B卡。
建立购物“屏障”
“屏障”形式很多样,比如找一个理性的朋友,告诉TA你需要被提醒“理智消费”,买盲盒前先询问TA的意见。当然,这个朋友最好别是盲盒爱好者。
告诉孩子盲盒的“秘密”
儿童、青少年长期沉湎在购买盲盒的陷阱中,可能会影响学习、形成攀比心理,还可能形成不良的消费观。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其中的“消费陷阱”,学校要关注青少年的消费和社交情况,及时给予引导。▲
本期编辑:王晓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