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3月15日)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第33届
315晚会如期而至!
(资料图片)
热搜“爆”了!
“泰国香米”竟是香精勾兑!
上海、安徽两地
市场监管部门连夜调查
昨晚,315晚会的第一枪
指向假泰国香米
“泰国香米”竟是香精勾兑而来
其中安徽香王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寿县永良米业和
淮南市楚丰工贸有限公司被点名
安徽寿县永良米业库房里放着一堆堆加工好的大米,外包装上写着“泰子王”二代泰国香米。
而淮南市寿县永良米业刘经理告诉记者,“泰子王”只是他们注册的商标,“泰子王”二代泰国香米实际和泰国香米没有任何关系,既不是泰国进口,也不属于泰国香米的品种,而是淮南市寿县都是当地品种。据刘经理介绍,“泰子王”一年在安徽省内能出售一万吨左右。
根据记者调查发现,不仅仅是产地,一些泰国香米的香味也另有蹊跷。在安徽省合肥市香王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的仓库里,堆放着数十吨大米,外包装写着泰国茉莉香米,原料产地泰国。
公司负责人沈经理承认,这些大米同样和泰国香米没有任何关系。但记者抓起这款大米闻了闻,却有一股淡淡的清香。
央视记者跟随公司李经理,穿过厂区昏暗的过道,来到存放杂物的小屋,李经理从角落里拿出来一个白色塑料桶,桶上没有任何标识。
李经理说,这是一种香精,泰国香米的香味正是用它调配出来的。李经理现场为记者做了演示,仅仅往大米里滴了几滴香精,本地大米就散发出淡淡的泰国茉莉香米的香味。
据央广网记者了解,安徽香王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食品生产许可证(证书名称:大米(分装))已于2017年12月失效。
根据中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不应以掺杂、掺假、伪造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剂。但香王粮油竟然敢铤而走险。
那么,这些香精
是从哪里来的呢?
几经周折,记者联系到了出售香精的上海朗枫香料有限公司郭经理,在上海张江地区的厂房中,记者看到成百上千种原料被随意堆放,大部分外包装上贴着各种代号,看不到具体名称。记者凑近一闻,一股刺鼻的味道扑面而来。郭经理说:“老鼠到我这里面干什么,熏都把它熏跑了。”
记者直击调查现场:
香精味刺鼻!
央视315晚会报道后,当晚,上海浦东市场监管局赶往被曝光的上海朗枫香料有限公司进行调查。
晚上9点半,记者赶到位于上海浦东新区古博路上的该生产仓库,走进楼里,就能闻到一股浓烈刺鼻的香精味,在原料的生产车间和存储仓库,货架上堆放着问题大米里的香精原料,这里刺鼻的香精味更加浓烈。
浦东新区新场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蔡一新表示,这是一家2017年入驻的企业,主要生产鱼饵、香精香料的配料,注册名字上海枫米实业有限公司,而上海朗枫香料有限公司注册地在嘉定,但“老板”是同一个人郭建军。
浦东新区市场监管局执法支队三中队副中队长邓雯俊介绍,在看了315晚会曝光后,执法人员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就企业生产“大米香精”问题进行调查。经初步调查,该企业主要生产鱼饵等产品,不具备食品添加剂生产资质。目前,执法人员正在对现场相关票据进行取证,待有进一步调查结果将及时对外公布。
记者查询看到上海朗枫香料有限公司。上海朗枫香料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03月13日,注册地位于上海市嘉定区华江公路129弄6号J5499室,法定代表人为郭建军。经营范围包括香料、香精、饲料及添加剂、化工产品(除危险化学品、监控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易制毒化学品)的销售,香精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从事货物进出口及技术进出口业务。
而在上海朗枫香料有限公司的牌匾中还出现了上海枫米实业有限公司字样。企查查APP显示,上海枫米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5月,法定代表人同为郭建军,注册资本为200万元人民币,郭建军为大股东、实际控制人。
企查查风险显示,上海枫米实业有限公司曾因虚假宣传、广告违法多次被罚。此外,上海枫米实业有限公司还曾多次受到环保处罚。
肥东县官方通报:
企业已查封
央视3.15晚会曝光安徽香王粮油食品公司假香米问题后,肥东县市场监管、公安等联合执法组第一时间赶至现场,已对该企业进行查封,对所有大米及其它原料等现场封存。该公司法人代表已被公安机关传唤到位。后续依法依规严查严处情况,将及时向社会通报。
淮南市监局回应:
将开展专项检查
针对315曝光的“泰国香米”问题,淮南市监局再回应:执法人员连夜开展执法检查。同时,市市场监管局将举一反三,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专项检查。
直播间里的儿子们
专门骗老人买“神药”
“所有爹妈们,
呼叫回家,收到评论区回复”
“阿姨你吃,
这个可以治好你的小瘤瘤”
“爸爸妈妈,
下方小黄车直接拼手速,给我炸!”
山西平遥李先生的母亲
一直在手机上看一种直播。
这些主播主要是在直播时帮人解决纠纷、调解家庭矛盾。老人还买了不少直播间里推荐的号称有神奇疗效的产品,可李先生却发现这些产品都是固体饮料、压片糖果等普通食品。
315晚会收到很多投诉,不少主播都装出一副正义凛然的样子帮助解决纠纷,无一例外都能机缘巧合得到号称能治疗疾病的产品,并且卖给观看直播的老人们,但其实都是普通食品。
“小张说事”就是老人经常关注的一个直播间,在一期直播中,记者偶然发现“利哥供应链”的招牌。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利哥供应链主要为主播寻找合适的产品并提供场地,直播间所讲的故事都是编造出来的。
负责人介绍,目的就是为了骗老人买产品,主播获利非常大,例如成本价1.2元/盒的产品,卖99元10盒,已经卖出一两千万盒了,主播佣金80元,也就是99元主播要挣80元。
最新进展:
多个直播间被封号
据@央视财经消息,关于315晚会曝光的情感网红坑骗老人,演苦情戏等直播间乱象,多个账号被曝光。记者追踪报道发现,目前涉及的账号在短视频平台已经无法搜到。
劣质头盔:戴在头上的刀片
在广东中山发生了一起车辆剐蹭事故,虽然碰撞并不激烈,但骑车人的安全头盔破损严重,塑料外壳解体,破裂的头盔碎片扎伤了骑车人的眼睛。电动自行车头盔质量不过关,导致消费者受伤的事故频发。
315晚会选取了市场上热销的
电动自行车头盔进行检测
①是吸收碰撞能量性能测试。一款红色头盔应声开裂,产生了一条20多厘米长的裂痕。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头盔厂家为了压缩成本,使用回收料等劣质材料进行生产;
②是耐穿透性能测试。有8款头盔达不到新国标要求,有的几乎被劈成两半;
③是测试电动自行车的佩戴装置。共有16款不符合新国标要求;
④是护目镜耐磨性测试。有16款不符合新国标要求,磨损后的镜片透光性明显降低,成像效果大打折扣。
这种美容针,都不能打!
2022年,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整形美容用注射材料按照最严格的第三类医疗器械进行管理。而“妆字号”的日用化妆品只能外用于皮肤表面,不可以被用来注射。
记者调查发现,一批批打着化妆品名义的美容针剂源源不断地流向市场,堂而皇之地出现在各类医美、化妆品展会上,批发给形形色色的美容机构,最终被注射到消费者的脸上。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郭鑫表示:“妆字号产品只能外用涂抹。有些不良商家把它当作注射产品,会引发消费者面部皮肤红肿、破溃、反复发炎,甚至导致无序生长、变形,美容不成变成毁容。”记者发现,一些展会上,有些面部美容针剂注射产品甚至连化妆品备案都没有。
据了解,这类以化妆品名义销售的美容针剂因为价格不透明,利润可以高达10倍,从业者趋之若鹜。这些利润惊人的“打脸”化妆品究竟是哪里生产的呢?
记者来到了易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各类“打脸”美容针剂,很多都是他们这样的工厂生产的化妆品。工作人员坦承,生产这类打着化妆品名义、实则用于脸部注射的美容针剂,很多工厂都没有生产许可证件。
广州市市监局回应
针对央视3·15晚会曝光的问题,15日晚,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值班室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已关注到央视曝光的问题,正在处理。
类似的消费问题
小坊始终关注
很多网友说
检查不该是突击
而应成为常态
希望监管部门把每天都能
当成"315"!
没错!平常也是315!
有困难,找坊记!
无论您遇到何种烦心事:
直播被忽悠、装修被拖延、
医疗美容、汽车售后
……
请长按识别下图二维码
《新闻坊》“同心服务平台”
为您排忧解难
记者:龚海韵
部分来源:央视财经、幸福肥东、澎湃新闻、央视网、钱江晚报、新民晚报、网友评论
编辑:许露露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