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步道贯通、航线开通,水上岸上形成联动。 本报记者 袁婧 摄
(资料图片)
张清泉的2023年,是从家门口江宁路桥开始的。分隔在一二级防汛墙之间的围墙被打通,700米崭新步道与苏州河蜿蜒成趣,人们近水亲水,从桥下驿站一路走到梦清园。
他自幼时居住在苏州河畔,父母为之取名“清泉”,便抱有几分期待,如今看来也有几分远见。灰蒙蒙的远方、蓝黑色的河水、两岸低矮又密密匝匝的建筑……曾经的苏州河,枝蔓细节一一刻在他的脑海中。旧的光景被新的视野所代替。这几年来,张清泉发现两岸景观越来越漂亮:“大手笔的滨水绿地、公园、花境俯拾即是,整条苏州河都活起来了!”
水清、岸美、宜游,得益于上海民心工程“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建设的持续推进;水为线、线串珠、珠带面,城市的文脉经纬与岁月交错,成为诗意生活与人间烟火的交融之地、灵感之源。
亲民性,首批驿站年中起陆续开放
700米沿河步道,繁忙热闹的都市生活因此增添了驻留憩息地。闲来无事的时候,张清泉喜欢到河边走走,从西向东,身边情境如戏剧的幕和景。一幅画面始终印在他的脑海中:午后的阳光斜斜照过来,河边的山桃和杏花开了。在他看来,春天的颜色,唯有苏河,点染得最全面:梅红、浅云、月白、远山黛、海天霞……这时,他便举起相机,定格美好。
老人家舒展筋骨,打打太极;小孩子穿着轮滑鞋,勇敢又小心地练习;更多的人则只在河边晒晒太阳吹吹风。这多么像是乔治·修拉的《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这幅世界名画描绘的正是法国巴黎塞纳河畔的景色。也许这条河的魅力恰在于此:生态的,文化的,友好的,多元的,充满想象力的。它属于每一个人,能够毫无违和感地承载不同生活方式。
如果说苏州河是一条翡翠项链,那苏河水岸驿站就是点缀在项链上的灵动宝石,诠释了“还水于民、还岸于民”的建设初心。
据普陀区建管委建设科科长徐毅洁介绍,2020年,普陀区启动了苏河水岸驿站建设,计划在苏州河沿线,分级分类建设25座苏河水岸驿站,提升沿河开放空间的品质,让市民下楼就能享受水岸生活的惬意。目前,17座苏河驿站已经落成,第一批将于年中起陆续向市民开放。
这些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同时由建筑师、景观师、艺术家共同创作的驿站,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
走进其中,“小而美”的基因有机融于公共服务设施,满足市民休憩、充电、饮水、交流等基本需求,还有应急医疗、游览问询、公共厕所等服务功能。同时,每座驿站都结合周边街区历史人文资源,拓展艺术、生态、科普、党群宣传等主题特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三级驿站体系。
不仅仅是驿站,沿岸的每一把椅子、每一个凉亭、每一处绿化都将被细心打磨,用一个个具体而微小的努力,解决好一项项百姓的诉求。
高起点,演绎“一江一河”精彩
苏州河岸线也好,黄浦江岸线也罢,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最初是断点的打通,此后开始注入更多元素,比如休闲驿站、运动设施、微型书店。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对很多工业遗存进一步强化,让更多人通过工业遗存、历史沉淀来了解上海,成为上海面向全球的窗口。
过去两年“一江一河”两岸公共空间建设和提升全面加速,整体统筹、互为彰显的良好格局已逐步形成。
论力度——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加快推进南扩北延和向主要支流河道拓展延伸,宝山区吴淞滨江3.8公里岸线完成贯通开放并推动品质提升,浦东南延伸段1.9公里岸线今年上半年将实现贯通开放,杨浦滨江中北段贯通工程加快启动实施等;苏州河中心城中远两湾城、大华清水湾、静安长寿路桥下空间、普陀江宁路桥下空间等难点区域陆续实现贯通开放,将分散的公共绿地统一为有机整体,服务能级和市民体验大幅提升。
看亮点——黄浦江沿线的浦东新区世博文化公园、杨浦区滨江大桥公园等相继部分建成开放,浦东新区三林楔形绿地、闵行区紫竹兰香湖等大型绿地、公共空间都在加快建设;苏州河沿线长宁区中山公园—华政“一带十点”、虹口区北苏州河路历史风貌街区—最美河口观景平台等陆续建成,串联起多元、活力、共享的滨河公共空间,逐步形成一河两岸“长藤结瓜”的空间格局。还有浦东美术馆、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徐汇区星美术馆等一批文化场馆设施相继建成,沿岸杨浦区永安栈房、黄浦区老码头五库等工业遗存遗址经过更新改造注入活力功能,已经成为“一江一河”热点区域。
据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透露,今年上半年将对市级规划开展中期评估,计划在原规划打造高品质滨水空间、文化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核心功能承载地、蓝绿生态走廊、精细化治理示范区5个分目标以及黄浦江沿岸地区140余项、苏州河沿岸地区80余项具体任务基础上,再梳理、再对标、再对表,以提升滨水区域服务品质为核心,以辐射带动腹地功能发展为要务,进一步充实和丰富工作目标、任务,为未来三年“一江一河”品质功能提升工作提供行动指南。
作者:史博臻
编辑:范菁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