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以“中国式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能源行业前沿论坛昨日在上海交通大学举行,聚集能源领域的政府机关代表、能源领军企业高管和业内知名专家学者,围绕低碳发展战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多能互补新型能源体系、产业机遇与挑战等主题开展了多维度研讨。
在“双碳”目标下,我国新能源行业正不断刷新“亮眼”的成绩单:截至2022年底,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突破12亿千瓦,占全国总发电装机量的47.3%,首次超过煤电装机;中国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均居世界首位;中国再次成为全球最大市场,2022年新增投资额达到2880亿美元。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专业副会长兼秘书长曾少军在对比全球“碳中和”与中国“双碳”目标指出,应大力推进“新能源+储能”,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集中式与分布式储能并举,积极发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同时创新产业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
国家电网江西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吴越从乡村新型能源体系实践和园区新型能源减碳探索双维度出发,指出中国新型能源系统是开放包容的系统——源、网、荷、储多主体协调互动,一次物理系统、二次控制系统、交易运营系统等多系统融合,电、气、冷、热、氢等多能源系统互联,各类用户、运营商、服务商等社会多主体参与共享互动。他认为多能流协同技术在灵活性、安全性、经济性等方面支撑了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系统的转型与变革,使能源系统的低碳化转型路径多样化有了新的期望和方向。
中国石油国家高端智库中心副主任、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副总经理雍瑞生指出能源行业规模化减碳是大势所趋,石油石化行业碳减排面临的发展及双碳的双重挑战。他还介绍了节能降碳、甲烷减排、生态建设、绿色文化、天然气+清洁能源发展、“氢能”零碳燃料升级、综合能源供给习题重构、深化电气化改造、CCUS产业链建设、零碳生产运营再造等十大工程的最新进展,为相关行业碳中和转型发展提供借鉴。
低碳能源政策关注重点正由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这一转变将对中国绿色低碳发展产生结构性影响。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能源行业责任教授、安泰经管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颜世富提出了构建中国式新型能源体系建议——尊重本土能源文化,处理好国家能源政策与地方发展的关系,对能源资源进行盘点,因地制宜稳健建设能源体系,天人合一兼顾健康与生态。
新民晚报记者 易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