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许立波 林姿辰每经编辑:董兴生
(相关资料图)
新冠疫苗的市场需求似乎已进入冰点。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一则通告显示,康希诺(SH688185,股价113.71元,市值281.38亿元)的新冠疫苗生产基地上药康希诺“因外部市场环境变化,决定从4月4日开始暂停产线生产,期限约180天”。公司将“保留少量必要人员维持生产计划调整期间的公司基本运营等工作,其他人员无须到岗工作”,“工资将正常支付一个月,此后按最低标准支付”。
针对上述通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4月3日来到位于上海宝山的上海上药康希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现场有内部员工向记者确认了上述通知的真实性。此外,记者也通过公开电话联系了康希诺与上海医药(SH601607,股价20.34元,市值752.3亿元)两家上市公司,但均未从两家上市公司处获得更多信息。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许立波 摄
记者注意到,新冠疫苗概念是康希诺过去两年股价变化的主要原因——2021年6月(彼时公司新冠疫苗已附条件获批3个月),康希诺的股价曾经上涨至797.20元/股,如今已跌去逾八成。
实探生产基地:员工称4日起停产,有部门到岗人数仅剩1/8
据了解,上药康希诺是由上海医药、康希诺生物及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投资基金于2021年共同投资设立的新冠疫苗生产基地。启信宝显示,公司股权结构为康希诺持股49.8%,上海医药子公司上海三维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持股48.9%,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股权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持股1.24%。自2022年初以来,上药康希诺被用于生产康希诺生物的重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5型腺病毒载体)克威莎;2022年10月,上药康希诺又配备了吸入式疫苗生产线,并具备1亿剂吸入用新冠疫苗的生产能力。
针对这则停产通告,《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于4月3日来到位于上海宝山的上海上药康希诺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在现场,有上药康希诺的内部员工向记者确认了上述通知的真实性,并称:“今天开了个会议,说要停产6个月,然后按上海标准对员工发放工资,至于后续劳动合同到期赔偿方案,公司领导还在商讨之中。明天(4月4日)应该就没有多少人来上班了。”
上述员工还表示,目前上药康希诺已基本处于停产状态,只是维持基本运营。另外,他还透露,“停产”的苗头从去年底、今年初左右就已经浮现,“去年底、最晚到今年初,就没有正儿八经的活干了,就一直这样耗着,最多也就做点(药物)中试啥的”。此外,还有一名员工向记者透露,他所在的部门原本应该有80名左右的员工,目前到岗人数仅剩余10人左右。
4月1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也联系到康希诺方面以进一步求证该消息,对方表示“不予置评”;4月3日,记者拨打康希诺和上海医药公开电话,截至发稿未能从两家上市公司处获得更多信息。
康希诺的吸入式新冠疫苗于去年10月开始在国内接种,但对收入的拉动力量薄弱。根据康希诺3月27日发布的年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5亿元,同比减少75.94%;实现归母净利润-9.09亿元,同比减少147.51%。
年报发布次日,康希诺A股股价下跌2.46%,随后股价连跌3个交易日,直到4月3日回调0.04%。而在2021年6月(彼时公司新冠疫苗已附条件获批3个月),康希诺的股价曾上涨至797.20元/股,如今已跌掉逾八成。
正如康希诺在解释亏损原因时提到的,2022年,国内外新冠疫苗市场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新冠疫苗需求量较上年同期呈大幅下降趋势,全球新冠疫苗接种增速放缓,且部分地区呈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公司新冠疫苗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下降。公司对存在减值迹象的新冠疫苗相关存货计提减值超8亿元。
3月28日,康希诺内部人士对记者表示,从整体存货的构成来看,2022年底公司资产的健康程度比2021年底好很多,大部分该计提的(减值)基本上都已经计提了,但2023年是否会继续计提并不好说,这取决于疫情的发展情况。
但该人士也表示,公司会基于动态信息和未来预测,做好新冠疫苗的动态生产,即便“备而不用”也不能“不用而不备”。另外,mRNA疫苗还在推进相关的工作,“它是一个平台的价值,并不仅是看新冠mRNA疫苗一个产品”。
新冠防治需求下降,全球已有疫苗和药物停产
康希诺不是首家停止新冠疫苗生产的厂商。阿斯利康和牛津大学联合研究的新冠疫苗Vaxzevria也是一款腺病毒载体疫苗,去年11月,公司全球首席执行官苏博科表示,鉴于美国可能会出现需求不足的情况,公司已放弃在美国申请新冠疫苗监管批准,将集中精力扩大其疫苗在其他地区的供应。今年3月24日,国产首款新冠中和抗体疗法药物官宣停产,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即便是在疫情中依靠新冠产品获利颇丰的辉瑞,也不得不承认相关产品的市场需求已降至冰点。在辉瑞发布的“2023业绩指导”中,公司预计2023年度新冠产生的收入约215亿美元,其中新冠mRNA疫苗Comirnaty和新冠小分子药物Paxlovid分别约135亿美元和80亿美元,相较2022年度锐减过半,并称2023年度将是其新冠产品销售的最低谷。
但新冠药物和新冠疫苗的审批并未停止。3月22日,石药集团(HK01093,股价7.68港元,市值916.47亿港元)的新冠mRNA疫苗在国内被纳入紧急使用;神州细胞(SH688520,股价60.75元,市值270.54亿元)自研的重组新冠病毒4价S三聚体蛋白疫苗被纳入紧急使用;广州众生睿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新冠治疗药物来瑞特韦片获附条件批准上市。
如今,全球已有多款药物、疫苗获批,新冠病毒是否还可能卷土重来?
4月2日,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他表示,从基本面看,新冠大流行已经不会再来,国内经济生活和社会秩序不应再受影响。但在科学取得突破之前,新冠病毒要与人类共存很长一段时间,未来还会有新冠感染小高峰,新冠药物和新冠疫苗的需求将长期存在,需要提前做储备。
“新冠药物和疫苗的获批和生产有一定的政策导向,但归根到底还要看效果。”金冬雁表示,停产更多是基于供需的市场行为,目前国内还有很多在研的新冠药物和疫苗项目,如果其临床试验结果能媲美甚至超越目前全球认可度最高的药物和疫苗,那其研发肯定还有必要性和价值。
记者注意到,目前全球的新冠疫苗接种策略正在“流感化”。近日,世界卫生组织调整了针对新冠疫苗接种的建议,认为未来疫苗接种工作将聚焦高危人群。金冬雁亦提醒,虽然国内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来的免疫屏障可以在近期把一部分尚未感染的‘幸存者’保护起来,但还是需要制定好疫苗的接种计划,尤其是要针对老年人等免疫系统低下的人群提供保护。
每日经济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