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始只是想着来玩玩,但没想到会这么开心。”一位刚刚结束比赛的选手拥抱着她的朋友,手里拿着捧花开心地说道。
无论是希望突破个人极限,还是抱着玩家心态参赛,在上海半程马拉松(以下简称:上海半马)的终点,选手们都是笑着完成了这场幸福之旅。
(相关资料图)
上海半马,一座属于跑者们的乐园。
热情高涨的跑友们。视频编辑黄庆(00:18)
前面有一束亮光
“四年前,也就是我38岁的时候,我连800米都跑不下来,而今天我已经可以轻松地完成半马,这在过去是根本不敢想象的。”终点处,Ruby对澎湃新闻的记者说。
突破极限,始终是属于跑者最简单的快乐。
Ruby开始跑步的原因很简单,只是觉得140斤的体重得往下减一减,然后她便开始迈出了双腿。
为了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运动目标,Ruby每一年都会为自己设置奔跑里程。从第一年的200公里,到第二年的600公里,再到今年的1500公里以上,随着里程数的不断增加,Ruby也开始了自己的“跑马”之旅。
“你知道么,如果我穿越到了四年前,对那时的自己说你可以跑半马,我都会觉得自己疯掉了,而现在我风雨无阻,说跑我就穿着装备出发了。”
对于突破个人PB(历史最好成绩),Ruby并不意外,甚至觉得没达到预期:“我感觉后面冲刺得很猛,但其实只快了1分多钟,而我老公今天刚出发就冲出去了,我在后边有种被抛弃的感觉。”
说罢,她佯怒地拍了拍站在一旁的爱人,但很快两人就对视一笑了。
Ruby和丈夫。
“我觉得马拉松让我明白了永不言弃的道理,从开始出发到终点,要一直坚持,有韧性。有句话说,跑者无冬夏,日常的训练让我变得自律,别人看待我的时候也是很尊敬,因为他们知道我是一个坚持到底,说到做到的人。”
在Ruby身边不远处,陈迪兴奋地举起双手,冲着来接他的好友大喊道:“我破PB了!这也太爽啦!”
说罢她便向前小跑,与好友拥抱在一起,蹦跳的欢快程度丝毫看不出刚完赛的疲态。
陈迪之前参加过无锡马拉松,在这次的上海半马中,她完成了自己“跑入两小时内”的心愿。
让她印象最深的,是长达一公里的隧道路段:“你知道嘛,在隧道跑步是很奇特的,因为平常不会有机会在里边跑步。隧道蛮长的,当你跑着跑着发现前面有一束亮光的时候,你就会很兴奋。”
“穿过那束光到了一个崭新的赛道,有种浴火重生的感觉。”说起这些陈迪神采奕奕,满是享受。
赛道上的陆菊英。
上海半马,女侠都来了
如果说突破极限是属于严肃跑者的幸福,那么能在上海半马尽情地展示自己,则是“大玩家”们的快乐。
“我就是一边玩,一边吃,一边跑。结果我最终的完赛成绩比预估的要快很多,而且我一路也吃好了,玩好了,也拍了照,感觉很不错的,很轻松地完赛。”陆菊英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身边时不时投来好奇的目光。
身披红衣,头戴斗笠的陆菊英,在众多跑者中非常显眼。
一身女侠装扮的她,比赛时就引得众多跑者合影留念,到了终点处,不论是跑者还是小孩子都乐意上前打个招呼拍个合照。
在问及穿红袍的初衷时,陆菊英解释:“Cosplay是我大学的爱好,我大学的时候参加过动漫社,出去表演过,然后这个爱好一直延续到现在。我想把跑步的爱好结合cosplay的。”
虽然在上海半马的穿着让人耳目一新,但陆菊英并非只是单纯的“玩票”跑者。
2019年参加上海马拉松时,她的成绩就能达到3小时43分钟,而这次上海半马,是她前年跑10公里精英赛成绩优异获得的直通名额。
“我越野赛的成绩要比马拉松的成绩好很多,但是上周越野爬山受了点伤,所以这次按照关门时间来跑……不能一味地想要成绩,那样会感觉压力很大,所以这次自己就放松跑了。”
“我是一名幼儿园老师,所以我需要自己保持一颗童心,然后跟小朋友们一起玩,我觉得这样子的话会心态好很多。”
“我是来玩的,就是心态要放得开。我都是一路走走停停,吃吃玩玩。然后补给的食物又好吃,像吃‘流水席’一样。志愿者也非常给力,冰袋、水之类的补给站很多。”
终点的奖牌。
戴上奖牌的一刻,我共情了
当跑者在赛场上享受比赛时,很少有人注意到服务于跑者的志愿者,他们也在浓厚的马拉松氛围中汲取着能量。
“我在终点看到了很多跑者冲线,很多完赛的跑者和家人相拥合影留恋,”来自上海体育学院的常远负责终点处的指引工作,当她看到参赛选手冲过终点,自己也有些动容,“看到他们哭,他们激动,我也很感同身受。”
负责在终点区域进行完赛包分发的志愿者陈清清同样感同身受:“我基本上和每一个选手都说了‘辛苦啦’‘恭喜完赛’之类的话,选手们都进行了礼貌、热情的回应,也会对志愿者表示感谢,这也让我很感动。”
“当我跟一个女孩子说‘好棒!’,当时感觉她的眼睛都亮了。”
本届上海半程马拉松,共有来自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7所高校的1872位志愿者分布于检录、起点管理、名次记录等46个不同岗位。
志愿者袁圆负责发放奖牌。
负责奖牌发放的袁圆或许是感受最深的一位,在选手抵达终点前,她一直忙着拆箱子、拆袋子、挂奖牌,更多是疲惫和重复。
但当她亲自将奖牌挂在选手脖子上时,另一种情绪慢慢升腾,“他们拍视频记录奖牌的瞬间,和家人通话或拥抱分享自己喜悦的瞬间,都让我印象深刻。”
“有的人虽然跑完很疲惫,但戴上奖牌的那一刻却都会露出笑容,这大概就是体育的力量。”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