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的今天,1993年5月28日,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锦江乐园站——徐家汇站)通车,上海人民梦圆地铁。30年后的今天,在庆祝上海地铁运营30周年系列活动上,上海地铁应急指挥体系、上海地铁智慧维保体系先后亮相,车辆数字化运维管理中心正式启用,今年首个地铁新线项目——13号线东延伸工程正式开工。
随着主会场一声令下,位于浦东13号线东延伸高科中路站工地上的成槽机平稳启动,这标志着13号线东延伸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13号线东延伸工程全长4.52公里,采用地下敷设方式,起始于已建的13号线三期工程张江路东端,终于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东延伸全线设两座地下车站,分别为高科中路站和丹桂路站。
(资料图)
未来,13号线东延伸开通运营后,将为上海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及周边居民提供出行便利。同时,有助于吸引高新技术企业汇聚于集成电路产业园,促进张江科学城建设发展和上海市“科创中心”建设目标的实现,进一步改善地区出行条件、完善轨道交通网络、提高轨道交通服务水平。
十四五期间,上海地铁正陆续启动248公里、超过130座车站的新一轮建设,建设规模及强度将再次超越历史。全部项目建成通车后,上海地铁将形成运营里程超过1000 公里,640余座车站的庞大轨道交通网络。
上海地铁超大规模网络在给乘客带来便捷乘坐体验同时,也对运营安全和设备维护提出了巨大的挑战。以数字化赋能为特点,上海地铁在活动现场专题介绍了地铁应急指挥体系、智慧维保体系和车辆数字化运维中心。
上海地铁应急指挥体系是应对突发状况的“神经中枢”,通过建立涵盖行车、客运、抢修、信息发布等四方面的周密应急预案,构建起高效的“现场-线路-线网”三级应急指挥架构,完善与城运中心联动、重点区域客流管控、气象监测预警、四长联动等外部协作机制,得以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确保地铁运营安全。
上海地铁智慧维保体系是以智能化、数字化为顶层设计理念,依托物联网、云平台、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建立的具有庞大设施设备数字底座的体系。其中,在核心专业中已经形成了80余项基于场景的感知技术,如列车检修采用“机器视觉技术”后频次可增加4倍,通号专业系统诊断和预警准确性超过95%,智慧化变电站大幅增加巡检频率,供电可靠性提升30%。今后,还将以地铁设施设备保障业务为抓手,从专业管理向网络化扩展、单专业向多专业融合、维保与运营的协同三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场景融合应用,努力构建无感运行新模式。
今天正式启动的车辆数字化运维管理中心,融合了车辆专业的状态监控中心、运维支持中心、生产调度中心、车场管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等五大功能,通过汇总透视列车信息、实时与离线分析列车数据、统筹规划列车与资源、打破部门间管理界限、做好车场应急状态处置等工作,以数字化手段提升车辆专业管理水平,提高故障响应能力,构建起列车运维和车场管理的“智慧大脑”。
地铁梅陇基地的墙面上,复刻了“人民地铁人民建,为民之举靠人民”的标语,重现了1993年上海地铁1号线南段胜利通车时的场景。小月台旁,停靠着最早一批的01A01型108号列车。
曾经参与过1号线建设的5位地铁老员工走下列车,向设计、建设、维保、客服、司机领域的5位年轻人,赠送了曾经使用过的钢笔、手电筒、站长袖标、五星司机徽章和触网零件,勉励他们赓续初心使命,传承地铁精神,再创崭新业绩。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