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沪上群文创作一年一度的“检阅”,2023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5月28日收官。在十天时间里,各区文旅局、市教委、中福会、总工会、残联等相关单位选送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157个原创作品轮番登场,进行了11场激烈角逐。其中,一批凸显上海特质,有筋骨、有温度、接地气的作品引人关注。
参与此次展评展演的群文作品题材广泛,关照社会热点、城市脉动和身边人身边事。这一特点在小品类尤为突出:小品《小爸爸》切入“二孩”“三孩”话题;戏剧小品《心安此乡》关注沪漂老人看病难的问题;《隐形“超人”》讲述蓝天救援队的救援故事;戏剧小品《每周都在等着你》关爱外来务工子女。
(资料图)
群舞《上海的夜》将上海市民艺术夜校搬上舞台,以小见大反映上海市民丰富的文艺生活。
合唱《从站牌到站台》以交通工具的变化作为切入点,歌唱飞速发展中的上海新城。
短篇苏州弹词《深蓝梦想》讲述上海打造国际航运中心的奋斗故事。
聚焦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作品,令人眼前一亮。短篇苏州评话《远航》回望100多年一批信仰共产主义的热血青年,为了寻找黑暗中的中国出路,离开故土奔赴欧洲勤工俭学的历史。戏剧小品《拜师》讲述非遗传承人的故事。“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弹拨室内乐《鱼戏》灵感源自汉代乐府诗《江南》,描写了作者儿时课后在老师家的池塘边玩耍的情景,尽显江南风韵。
业界专家表示,去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延后到11月举办,到现在短短半年时间涌现出这么多用心之作,体现了沪上群文创作的活力和创造力。在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评委荣广润看来,不少作品关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打动人心。
事实上,本次展评展演的作品不仅题材丰富,形式也多样。曲艺门类27个作品总共涉及12个曲种,其中上海本地九个曲种全部涵盖。戏剧门类除了小品、小戏、音乐剧之外,还涌现出歌舞剧和儿童剧等以往少见的样式。音乐门类中,不同器乐组合充满想象力。比如,民乐与电声、西洋乐器结合,呈现海派特色。中国合唱协会常务理事、评委余震认为,这“很新鲜、很时尚,富有时代气息”,展现出上海群文器乐创作领跑全国的实力,多样化表现手法也体现了创作水平持续提升。
不过,声乐作品歌词创作依然有待提升。“创作者只有用更敏锐的观察力捕捉生活中的动人故事与情感,才能创作出打动人心的作品。”上海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评委褚保杰表示,群文声乐创作可以关注更富群文特色的表演唱,大题材更要从细处着手。此外,舞蹈门类主题风格略显雷同,戏剧门类参评作品水平相差较大,评委们希望群文创作在好的题材外壳之下进一步丰满故事内核与情感逻辑,让更多人产生共鸣。
2023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由市文旅局主办、市群艺馆承办,将由专家评委和观察团成员共同评选出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四个门类的“优秀群文新作”“群文新作”和“优秀组织单位”等奖项。作为城市美育的系列活动之一,以“爱上文化馆”为主题在全市开展的首个上海文化馆服务宣传周也于5月28日落下帷幕,市群艺馆联动18个区级文化馆、220个街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5600个居村委文化活动室,举办线上线下活动上万场,助推市民美育素养提升。
“开展全民美育,仅仅靠文化馆自身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市群艺馆馆长吴鹏宏透露,作为上海“社会大美育”主要实施单位,该馆正牵头统筹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目前已经有70家博物馆、美术馆、剧场、院团、图书馆、非遗场馆等六大类机构加入,接下来还将遴选和征集更多符合条件的专业场馆、机构等社会力量,并推动美育项目下沉到社区、校园、楼宇、商圈、企业,进一步提升人群覆盖率,让更多市民走得进场馆、看得见艺术。
作者:李婷
图片:叶辰亮、市群艺馆
编辑:柳青
责任编辑:邢晓芳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