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 (受访者供图)
芦花鹭影、清渠如许、曲桥风荷、乌篷听雨……距离市中心70公里的东海之滨坐落着老港生态环保基地,十余处人文景观与印象中的“重污之地”相去甚远。
作为上海“一主多点”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布局的“主基地”,老港基地承担着上海一半的生活垃圾末端处理和资源化重任,迄今已累计处理各类城市固废逾1亿吨。
【资料图】
每天,生活垃圾由专用集装箱船舶和箱式卡车运至厂内,再进入不同的处理中心。有的变成电,有的变成生物柴油,还有的变成园林绿化的肥料……当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几年前,这些垃圾唯一的去处还只是填埋场。
在上海打造的特色固废治理模式中,老港基地成为最具代表性的缩影。自1985年启动建设以来,老港基地已从生活垃圾简易填埋场,发展为全国固废处理能力最大、处理对象最多元、资源能源利用产业链最完善的综合处置基地,稳步实现从“集中化”到“无害化”,再从“能源化”到“资源化”的升级。
末端处置能力日趋补强
一线的师傅们常说:“分类到不到位,就看湿垃圾厂运转正不正常。”正是通过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到最后分类处置的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建设,“挑食”的湿垃圾处置产线才能够长期稳定运转。
得益于市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上海湿垃圾分出量从2018年的日均4000吨左右,增长为如今的日均8500吨,前端分拣效率提高的同时,末端处置能力也随之补强。
对上海而言,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的投运具有划时代意义,补齐上海城市湿垃圾处置的空白领域。2019年10月30日,项目一期提前半年建成启用,标志着上海原生生活垃圾进入“零填埋”时代。2021年12月底,二期项目全量投产,其处理工艺是将湿垃圾预处理之后,让有机物在厌氧罐进行厌氧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
湿垃圾被愈加成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所“消化”,日趋无害化、减量化。同时,上海仍在不断寻找最优解,挖掘湿垃圾的最大价值。
老港生物能源再利用中心有一小块区域专门用于集约化养殖黑水虻,每天消耗50吨湿垃圾。这些小虫子吃湿垃圾,胃口大,长得快,本身是优质蛋白,做饲料很抢手,虫粪也不浪费,可以做有机肥,资源转化率很高。目前,这个“钢铁虫巢”还是试验线,别看规模不算大,在建设中的中心三期将进一步扩容投产,成为黑水虻养殖的大本营。
据了解,三期项目于2022年11月开工建设,是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类体系“补短板、提能力”的重要项目。该项目采用先进成熟的“预处理+高低浓度协同厌氧”主体工艺,能够将综合残渣率有效降低至15%以内。投入运营后,资源化产品覆盖新能源、新型饲料、新型肥料三大领域,通过沼气提纯制备压缩天然气、有机残渣养殖黑水虻等手段,将年产毛油3600余吨、炭基有机肥2万余吨、压缩天然气8万余吨,年处理湿垃圾可达到73万吨。
三期建成后,老港基地湿垃圾总处理能力可达到每天4500吨,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湿垃圾深度资源化利用设施;通过重构一二三期的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实现物料综合调配、能源梯级利用、信息互联共享。
垃圾处置也可以如此“高科技”
建立在科学认知基础上的分类行动——分得越细致,垃圾“重生”的可能性就越大,给予上海末端处置环节不断加大产能和转型升级的“底气”,也让上海垃圾分类的低碳效益更加显著。
以老港基地为主体,上海加大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力度和管理精度。
2013年,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一期建成,这是一座垃圾焚烧厂,更准确地说,是一座发电厂,通过焚烧垃圾发电,让原本人们嫌弃的垃圾成为有用的“宝物”,日处理生活垃圾3000吨。2019年6月28日,二期整套启动,成为“超洁能源、超新工艺、超高效率、超净排放”的国内新标杆,设计规模为每天焚烧处理生活垃圾6000吨。垃圾经过3-5天的贮存发酵后,被送入焚烧炉。焚烧炉产生千余摄氏度的高温烟气,通过换热,将水加热为过热蒸汽,通过汽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抓斗捞起来的垃圾都在滴水,如下雨一般,而上海全面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后,前来“报到”的垃圾更干,热值更高,有利于后续焚烧的稳定。如今,一二期每年可焚烧发电达15亿度。
老港再生能源利用中心二期设有科普馆、科普走廊、垃圾分类娱乐互动设施等,每年接待众多市民前来参观,处理流程清晰可见,让大家惊叹:垃圾处置也可以这么“高科技”!
此外,为解决城市建筑垃圾出路问题,2018年9月,上海再生建材利用中心(一期)项目投运,建筑垃圾通过“全自动筛分+智能分选”组合工艺,再次成为城市建筑的基石,实现由“产生”到“再生”的资源化利用方式。
如今,老港基地已迈入多元化、生态化、智慧化的发展阶段。预计“十四五”末,基地的整体固废无害化处理能力将超过每天2万吨,综合利用处置设施种类达到13类,资源化利用率超过75%,形成7条资源循环产业链,实现“一屏观一屏管”,并建成基地指挥大脑,完成“数据一根线”向“管理一张网、指挥一张屏”的转变。
作者:史博臻
编辑:钱亦琛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