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儿子,全职儿女,哪个领域的问题严重,哪个领域的造词能力就超强。
(相关资料图)
在这个问题上,多家媒体基本上是火力全开,集中报道了一个“成功”的养老案例。
上海的一名男子小李,在母亲生病期间请了两个月的假,假期后他辞去了月薪两万的工作,全职照顾起了父母,父母每个月给他工资5500元。
用小李母亲的话来说,不忍心看他压力大。
媒体向来都有两片嘴,需要儿女出去工作的时候就说什么啃老,然后就是一通批判。养老需要的时候就说这是一种新型的养老方式 ,值得推广。
言外之意,现在劳动力就业有困难,你看,在家里照顾父母既解决了养老问题,又有工资拿,何乐而不为呢?
出去工作有出去工作的道理,不出去工作有不出去工作的道理,有的时候,年轻人真的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
这位小李40多岁了,想必是他的父母有着优厚的退休金,所以呢才能给他支付5500元的工资,也正是有了这些物质基础,才能建立起这种关系。
也就是说,这种新型养老形式的推广还是有着局限性的。
这里说一个极端。
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对了,也不能说没有,如果说那100多块的巨款也能养老的话。
如果指望这100多块的巨款,再把儿子留在家伺候,这就是有点尴尬了。
养老成为社会问题的时间并不长。
以前几千年形成了“养儿防老”的养老方式,
但这种方式在近代被彻底抛弃了。
从养老靠啥啥,到养老不能靠啥啥,无奈的只能是百姓。
其实,不管咋宣传,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解放劳动力,让劳动力没有后顾之忧的参加社会劳动,都管你的生老病死了,你还有啥子好担心的,干就完了。
但后来发现,事情没有那么简单,这个担子根本承担不起。
于是原本成熟的养老问题再次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有的地方再次把二十四孝的宣传搬到了街头学校,弄不好还以为是穿越了。
有的地方贴出条幅“儿女不养爹娘是无耻之徒”“把老人推给政府可耻”。
什么养老院、抱团养老、小区居家养老等等名词迎接不暇。
什么护工打人,老人死在家中几天无人知晓……
大家肉眼可见的是,养老问题一地鸡毛。
一路大弯绕下来,又回到了养儿防老,看来几千年来血亲养老这种模式还是有其科学性的。
当然,绕着大弯再回来得有个高大上的名字,得了,就叫全职儿子,全职子女吧。
儿子给爹娘养老,或者叫血亲养老是人类社会在发展中得出的最优解,是我们这群不长毛的猴子一点点儿的总结出来的。
但社会发展了,近代,工业社会又需要大量劳动力,这就要求你不能待在家里照顾老人。
资本这条无形的鞭子时刻地在抽打着你,你别无选择。
当然,社会可以说这个选择是个人行为,
但无论如何,养老问题都是严重的社会问题!
农村更为严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