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李碗容
实习生 梅雨菲
通讯员 易俊
(资料图)
扎着丸子头、戴着圆框眼镜、十分文静,这就是江汉大学美术学院2020级艺术硕士书法专业方向研究生孙志函。6月12日,江汉大学美术学院举行2023届优秀毕业作品展,已考取上海美术学院美术学博士的孙志函,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向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求学经历。
孙志函
毕业作品13小时一气呵成
在江汉大学的美术作品展览厅,极目新闻记者看到了孙志函的毕业作品——一幅由八张A4大小的黄色宣纸共同拼出的书法作品《东观余论选篇》。全文三千余字,小楷整齐端正,排列错落有序,体现出恰到好处的节奏感。
在毕业作品的创作过程中,为求提高,她放弃了平日里最擅长的行书隶书,转而选择从未尝试过的小楷,并选择临摹明代书法大家王宠的小楷作品《竹林七贤》。5月24日,孙志函开始创作,当天午饭后,她回到教室,展开笔墨开始书写。她从下午1时,一直写到25日凌晨2时。“一气呵成的状态是最好的,当时觉得写得完全停不下来。”她向记者展示手机里拍下那天凌晨完工的成果照片。
孙志函毕业作品完成时
在导师柳国良副教授看来,这无疑是一次十分有挑战的创作,如何将王宠空明、雅致的书风完美融合并形成自己的风格,是创作路上的一大难题。为此,她熬了无数次大夜,挑灯夜战寻找灵感,只为将作品一气呵成,无数心血汇成笔墨,在宣纸上透出点点光辉。
书法上的成就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孙志函的书法道路是以兴趣为指引。从小学起她就常趴在案台上写字,宽宽长长的案台便是她幼时的一方小天地。家庭里的耳濡目染,让她养成了坚持写书法的好习惯,这一坚持,就是十余年。
“写书法能让我变得平静,排除很多干扰和杂念。”感到烦躁或迷茫时,书法就是孙志函宣泄情绪的输出口,伏案执笔,一笔一划认真琢磨,在笔墨流转间消弭愁思。
初入校园便励志考博
怀揣着学术和书法的渴望,2020年,孙志函来到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书法方向开启新一轮深造。
读研期间,她跟随江汉大学美术学院柳国良副教授求学。阳光、努力、踏实、上进,是柳国良对她做出的中肯评价,“我希望我的学生能做学者型艺术家,我一直告诉他们不能只创作不做学术阅读,我们要培养的是具有人文情怀、学术视野、文化深度的研究生。”
从入学起,柳国良就鼓励她要考博深造。读研期间,孙志函几乎一周就能读一本书,读研期间大概阅读了百余本书籍,大量阅读让她开阔了学术视野、锻炼了学术思维。孙志函还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在学校“两坊一周”上,她和同学们一起认真听校外名师的学术讲座,“东南大学博士李惠国老师的讲座,就让我受益很多,他分享的书籍,我在阅读后很受启发。”同时她还参加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全国美术高峰论坛,论文《豫园书画善会与海上绘画商业性生成》获“全国美术高峰论坛·上海”入选资格。在“尚意千载:宋代书法主题展”活动中,获得中国书法家协会表彰。
孙志函和毕业作品合影
孙志函始终谨记导师柳国良的教导——“用两条腿走路”,学术和创作要两手抓。尤其是在学术研究遇到瓶颈时,拿起笔写书法反而能让孙志函静心。“书法创作属于技法层面,学术研究则需要我跳到另一个层面去思考,这两者缺一不可。”孙志函说。
从研一就种下的博士梦,终于在三年后得到浇灌,现如今终于发芽开花,孙志函十分喜悦。柳国良也为她开心,“孙志函从其他高校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充分显示了她的能力和优势,也是我们学校人才培养的一个典范。”
(来源:极目新闻)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