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变化,以及前列腺癌的早期筛查普及率逐年提高,中国前列腺癌发病呈现一个逐渐‘低龄化’的趋势,原本好发于60岁以上的男性患者,但现在有更多‘年轻’的前列腺癌在早期就被诊断出来。”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党委副书记叶定伟教授表示,“越来越多相对年轻的患者,对手术后生活质量的要求会更高,他们开始选择机器人保留性神经的手术。”
6月17日,在2023前列腺癌学术周暨浦江前列腺癌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泌尿外科学者汇聚一堂,围绕前列腺癌最新治疗技术展开交流和讨论。
在此次论坛上,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机器人手术创新中心宣布成立,这一中心挂靠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担任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机器人手术创新中心主任。
【资料图】
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机器人手术创新中心成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供图
叶定伟教授列举了一串数据,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癌症之一,也是全球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五大原因,中国国内前列腺癌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越来越多的患者发病年龄逐渐趋向低龄化,“一方面是由于饮食西化,摄入了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再加上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大众整体健康意识有所提升,参与前列腺癌早期筛查的人群越来越多,这也导致了检出率越来越高。”
根据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一项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60岁以下早期前列腺癌接受根治手术的患者比例,呈现每年3%-4%逐年上升。
“根治手术是前列腺癌患者获得治愈效果的首选方案。然而男性前列腺紧邻性神经,手术稍有不慎便很有可能导致性功能的丧失,因此,术中保留性神经是低龄前列腺癌患者需求强烈、同时也是手术难度较高的操作。”叶定伟教授坦言,机器人精准手术的开展,让更多前列腺癌患者在获得同质疗效的同时,有望更大程度地保留性神经。
叶定伟教授进一步表示,既往前列腺癌手术操作指南均基于西方人群体征,并不完全适用我国人群骨盆相对狭窄的特征。前列腺深嵌在人体骨盆最底部,相较于欧美人群,中国男性骨盆呈现出深马桶的结构,前列腺位置更窄、更深,相应手术操作空间小、难度大,因此欧美国家的手术方式在中国人前列腺癌治疗中时常“碰壁”。
如何才能让机器人精准手术更好应用于中国人群?
早在数年前,叶定伟教授带领团队就针对国人骨盆构造特征开发了高度契合中国人群的前列腺癌根治术式 “复肿技法”, 通过五个关键手术步骤:结构辨认、性功能保护、控尿功能保护、止血防渗、盆底重建,在实现最大化肿瘤根治的同时,保证患者的功能恢复和术后安全,让前列腺癌患者“生存率、生活质量”齐飞跃。
而近年来随着机器人在临床上投入使用,叶定伟教授探寻了新的适合国人的治疗方案,即基于精准机器人手术体系的复肿技法2.0版,运用最新一代机器人提高手术的效率和精确性,“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每年完成近千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根治手术,其中接受保神经根治术的患者超90%。在机器人的帮助下,手术时间缩短至少40%,同时大大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最大程度上保护患者的功能,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叶定伟教授表示。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方面表示,目前,在该院泌尿外科,机器人手术不仅用于前列腺癌精准手术,还被广泛应用于肾癌、膀胱癌手术治疗。
“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机器人手术创新中心成立后,今后我们还将推广机器人手术在泌尿肿瘤中的应用和发展,储备学科优秀人才,推动学科间互动交流。”叶定伟教授说。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