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上海的公园里也有实体书店啦!7月9日,全国第一家期刊主题书店——大隐书局·刊茶社在和平公园即将正式对外亮相。在这里,市民不仅可以翻阅海内外杂志,享受阅读人生,还可以品茗吃咖啡……
本期新闻晨报·周到《上海会客厅》节目,我们前往公园内的这家新书店进行实地探访,看看这家以期刊为主打的书店有何特色,同时邀请沪上杂志界人士分享他们对这家新书店的看法。
(相关资料图)
《上海会客厅》节目
落在和平公园上的“一本书”
记者7月7日从报社出发前,发现在手机地图上已经能查询到刊茶社的地理位置。从和平公园五号门进入,按照一位保安指引的方向,记者步行几分钟就来到了新书店。在书店门口,记者遇到了几位正在避雨的市民。谈到这家新开的书店,不少市民觉得非常不错,毕竟政府和公园为市民办了一件实事,让大家多了一处可供阅读和休闲的空间。
高德手机地图上已经能查询到刊茶社的地理位置
走进书店,大隐书局采购部主任马刚正在与同事们进行开业前的准备工作,非常忙碌。马刚参与了这家新书店前期的筹备工作,他告诉记者,刊茶社从字面来理解,其实代表了书店的两种服务功能,刊是包括中外的全球的期刊,大约有上千个品种;茶是以和平公园的“和平新八景”(茗厢扶柳、和鸢宛风、花坊悦音、新港虹影、畅心涟湾、曲水玩月、竹桥花溪、枫停晚香)命名设计的一个茶点系列。作为喜欢品茶之人,记者对于这个特色茶点倒是非常期待的。
按照规划,刊茶社将打造成为国内首家期刊主题书店空间,集合国内外近千种时政、科技、艺术、旅游、生活、时尚期刊,同时成为融国际期刊、休闲品茗、生活美学于一体的生活方式中心。
新书店的设计理念是“落在和平公园上的一本书”
新书店的设计理念是“落在和平公园上的一本书”。从刊茶社的设计方案来看,采用空间分割,讲究的是“隔而不断,隔中有连,断中有序”,圆形透景刚好就做到了这一点,不但将楼上楼下两个空间联系起来,还让封闭的隔层变得通透灵动,让整个空间瞬间活了起来。非常巧妙的是,书店内部通过弧形书架的连接及弧形楼梯的垂直设计,让读者享受到仰望书籍知识海洋的阅读感觉。
弧形书架的连接及弧形楼梯的垂直设计
最让人叫绝的设计当属书店外亲水平台上三个“茶罐头”。户外外摆位采用茶罐的元素设计,茶罐通过玻璃材质作为空间媒介,不仅让天光、雾气、树丛、大地的光影变化成为视觉主体,周围的环境也可以透过玻璃虚实相映,读者坐在其中,随观赏方位和时间变化而得到不同的感受。
书店外亲水平台上三个“茶罐头”
让品牌期刊走进沪上实体书店
在业内人士看来,刊茶社是一家位于城市公园的实体书店,也是一家以期刊为出版物主要载体进行展示、借阅、销售及开展“文化+”活动的文化空间,而这是新书店最大亮点和特色。
7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武康路的大隐书局,站在武康路边的车站,就可以看到醒目的“书报亭”三个字。大隐书局从事书店经营以来,发现不少读者对于期刊有一定的阅读和购买需求。而上海的书报亭逐渐消失后,市面上期刊的销售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真空。因此,2019年,大隐书局在武康大楼店开设了“书报亭”,书店把原来给读者喝茶的包厢区域改造成了一个报刊阅读示范点,并设计了落地玻璃,展陈各种杂志,吸引了不少读者。在武康大楼的“书报亭”概念推出之后,大隐书局旗下其他书店陆续引入期刊进行销售。
大隐书局武康大楼店开设的“书报亭”外部和内部
“刊读上海”是上海市书刊发行行业协会牵头联合上海实体书店共同打造的一项活动,主要是帮助品牌期刊进书店,参与的书店会进行期刊的专架展陈和销售。上海书城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刊读上海”大约是去年2月底开始启动,7月份各家门店逐步推进,而杂志在书城的总体销售情况还是可以的。
《上海文学》2022年5月30日新刊预告中公布的“刊读上海”参与书店(部分)
因为熟悉期刊业务,大隐书局也参与“刊读上海”,而读者对于期刊阅读的欢迎,也让大隐书局在实体书店领域试图开辟另一新赛道。在虹口区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从2022年9月开始,大隐书局与虹口城发公司合作,正式参与到刊茶社的打造工作之中,并将开一家期刊主题书店的想法进行落地。
上海的文学类杂志和文史类期刊都有收录和销售
记者在刊茶社注意到,上海的文学类杂志和文史类期刊在新书都有上架,包括著名的纯文学杂志《收获》,综合性文史纪实类双月刊《世纪》,文史类月刊《上海滩》都在书架的显要位置进行了展陈;其中,《上海滩》杂志大约有十几本在书架一字铺开,读者一眼就能看到。
当然,除了期刊外,书店内还有大量文创产品展陈和销售。在书店内一角,还设置有数字艺术角空间,第一期作品是关于“造梦机”的装置。
城市公园里的书店受到市民欢迎
7月7日下午,记者在书店遇到了上海市民、退休职工费先生和他的太太蒋阿姨。作为老虹口,费先生的小区距离和平公园非常近,6月28日晚上,他来公园散步时就发现了正在布置当中的书店,7月7日,他和太太再次来到面貌一新的书店。费先生平时喜爱读书读报,他对书店独特的阅读环境非常满意:
在公园里,在绿植包围和湖泊环绕的书店里,大家能够静下心来进行阅读。这样的环境,无论是对老年人还是对孩子们,都有一种非常温馨的感觉,希望上海能够再多建一些这样的文化空间。
上海市民、退休职工费先生阅读杂志并接受采访
蒋阿姨坐在桌边翻开一本杂志,恰好看到了新疆旅游的策划报道,这让她很有共鸣,因为她和先生去新疆白相过两次,而最近夫妻俩也有远行计划。对书店的位置,蒋阿姨赞不绝口:
这个书店选址是非常有特色的。公园通常来说是一个非常热闹的地方,但书店的位置因为临湖却是闹中取静,让人们得以享受阅读的乐趣,也巧妙诠释了大隐书局"大隐隐于市"的理念。
在公园内闹中取静的新书店
和平公园是上海市民、沪语作家胡宝谈小时候的记忆,读书时他住在提篮桥附近,常常周末步行去公园。7月8日上午,胡宝谈第一次前往改造之后的和平公园,同时看看新书店:
现在很多书店内部都有位子提供咖啡和茶水,但是真正达到“茶室”这个标准的我还是头一趟在和平公园的这爿店发现。刊茶室,期刊和茶室两个功能并重,这应该算是一种新创意。我看了一看,上架的刊物很多,建筑采用了玻璃结构,店里就有很多可以看景的位子,店外的亲水平台上,三只设计独特的玻璃小亭子,里面的白色沙发座很适意,还有空调,遮阳伞下的的露天位子在夏天也蛮凉爽,看看杂志,望望野眼,在公园享受书卷气的半日闲。
遮阳伞下的的露天位子,看看杂志,望望野眼
在胡宝谈的记忆当中,和平公园湖心亭有一个老年人的读报工作室,也有二十几年的历史了,这次公园改造之后保留了下来,而现在公园又增加了书店:
虽然“动物岛”没了,但公园里的文化气息更加浓郁了,这也确实增加了一个让大家去公园的新理由,也希望书店可以一直开下去。
和平公园交通方便,附近有地铁可以到达,地处虹口与杨浦两区交界位置。新书店的一位员工表示:“刊茶社服务的对象包括住在和平公园周边的居民,我们同时也欢迎市民过来打卡。”
杂志人眼中的期刊主题书店
大隐书局·刊茶社是全国首家期刊主题书店,并致力于成为全中国“期刊人的会客厅”,对于这家“只卖期刊不卖书”的主题书店,杂志界同仁们有何评论呢?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看法。
走走:作家、《收获》App负责人
2021年6月,我负责开发运营的《收获》杂志App上线后,推行了一个线下活动,那就是“期刊进书店”,以往实体书店不卖杂志,书报亭消失后,杂志几乎没有机会被读者看见。当时我联合了十几家文学杂志,在全国范围内一些老牌独立书店设置了线下免费阅读点,这属于布点。如今,大隐书局·刊茶社的做法非常有上海大城气象,聚点成面,只要期刊还在,文字性(这里指较正式的,书面化的表达,和口语性相对)就会一直还在,读者对语言的热爱和和敬畏就会持续。
盛祝莲;资深媒体人、女性专栏作家,就职于《现代家庭》杂志
听到和平公园出现了这样一家以期刊为主题的书店,真是打心眼里高兴。因为这不仅给期刊一个家,也让喜爱期刊的读者心灵有了温暖归宿。作为传统媒体期刊从业人员,最近我们也在调研,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杂志重振雄风,因为这不仅关系到杂志的内容,更关系到杂志的出镜率,而出镜率就是摆放杂志的地方。以前有书报亭,让喜爱杂志的读者随时可以翻阅和购买,后来书报亭没有了,杂志踪迹难觅。一段时间以来,我们经常接到读者电话,询问在哪里能买到《现代家庭》杂志,并感慨现在买杂志的不易。
得知我们的城市有了这样一家以期刊为主的主题书店,真的是很高兴,增强了我们坚守传统媒体的信心。希望书店能成为吸引读者的地方,成为城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希望这座有温度的城市里这样的主题书店会越来越多!
姜浩峰:资深媒体人、《新民周刊》主笔
我一直记得福州路曾经有一个“杂志总汇”的弄堂书报摊。只要到福州路转悠,我就会去那儿驻足。在没有网购和网购不发达的年代,在这个“杂志总汇”可以买到许多市面上少见的稀奇杂志。
很可惜,那个“杂志总汇”不知什么时候不见了。前不久,在大隐书局前滩店见到我们《新民周刊》时,我当时心里真有些小激动。毕竟,如今似乎只有机场报刊亭有零售,其他想要零星购买的朋友只能通过淘宝店了。
这次,得知全国首家期刊主题书店刊茶社在和平公园开张的消息,我心情的激动更溢于言表!毕竟,读者在这里看到的期刊数量更多,种类更丰富。就如同当年的“杂志总汇”,而此地的环境当然是升级换代的。作为一个在杂志工作多年的人,我庆幸上海市中心有这样一处场所。相信这里一定会成为新的文化风景线!就问朋友们,约不约?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