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料图)
新民晚报讯(记者 马丹)末伏(从8月10日到8月19日)头几天,高温“热晴”以待。前昨两天,高温黄色预警信号“二连击”,今天早晨,全市气温起步就在26~28℃附近,不出意外又会是一个高温日,也将成为今夏第17个高温日。据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今明两天的最高气温仍可达35~37℃,夏日的氛围被“烘”托得十分到位,市民进行户外活动记得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下周初,本市仍以多云天气为主,但是,最高气温会略微下滑,在32~34℃之间徘徊,有短时或分散性阵雨或雷雨袭扰,其中,14日、15日雨水相对明显。
随着末伏的到来,难熬的“三伏天”逐渐进入尾声,环境温度和湿度都在逐渐下降,但是,此时距离凉爽的金秋还有很长一段时间。“三伏天”是头伏(初伏)、中伏(二伏)和末伏(三伏)的总称。初伏和末伏都是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有的年份10天,有的年份20天。今年的“中伏”长达20天,但今年因为台风等诸多因素,今年上海的中伏只出现了2个高温日。而末伏都在立秋之后,所以有“秋后一伏”的说法。但实际上,立秋虽然过了,但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仍会有一段时间的暑热难耐。
民间也流传着一些关于末伏之热的俗语,不同区域对热的理解也不尽然相同。比如,“秋后一伏,把人热哭”写出了末伏之后天气还很热,能把人热哭。还有俗语说:“中伏热不透,末伏热死牛”,指的就是中伏期间,白天高温难耐,到了末伏,气温虽有下降,但是高温仍然不会退场,搭配着较高的湿度,容易身体不适。这些俗语尽管有时语言夸张,也不一定符合如今城市里真正的天气变化,但是,作为古人用来表达对中伏、末伏这类古时季节变化的理解和看法,至今仍然具有一定的科普和文化传承作用。
中国天气网近日也推出了一张全国末伏中暑指数地图。据预测,今年末伏期间,新疆南疆盆地中部和吐鲁番盆地、内蒙古西部还将经历高温酷热天气,河南中南部、湖北中北部等地则可能出现高温加高湿的桑拿天,因此上述地区都属于极易中暑的区域;山东西南部、河南东南部、湖北中部和东部、四川盆地东部、湖南中北部等地的部分地方也会连续出现高温天气,闷热难耐,属于容易中暑的区域;新疆南疆盆地大部、河北南部、安徽西部、湖南北部、江西中北部、四川盆地到重庆中北部等地的一些地方高温天气也将不时地刷下存在感,属于较易中暑的区域。而北方大部以及江南南部、华南等地,则属于不易中暑的区域。除此之外,在黄淮、江淮以及江南北部等地,末伏期间不仅白天会出现连续35℃+的高温,夜晚的气温也同样居高不下,其中,重庆、南昌、武汉、长沙等城市荣登高夜温榜单,连续十天的最低气温都会在25℃或以上,真正的从早热到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