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影像历史回眸
中西交融的徐家汇
浓荫蔽日的衡山路,清静幽雅;墨香浸润的徐家汇书院,文气馥郁;全国一流的学校、研究所,人文荟萃……不同风格的咖啡馆、酒吧、茶馆装点其间,凸显其中西融合的独特风情。历史与现实,传承与创新,在这里得到有机的统一。百年影像历史回眸,中西交融的徐家汇,《夜览·享读》带您一览美哉徐汇!以史为经,以事为纬,溯其沿革,影其形貌,述其特点,析其价值,图文互补,相得益彰。百年徐汇的发展脉络,将在这里呈现……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徐家汇”因徐光启建农庄别业和其他后裔繁衍生息之地及蒲汇塘、肇嘉浜、李漎泾三河之汇而得名。1607年,徐光启与利玛窦合译《几何原本》,第一次将西方数学引进中国;之后,他开垦建立的“襄西草堂”,成为中国农业科学试验基地;主纂的《崇祯历书》,是中国历法参用西法之始。徐光启的经世致用之学使徐家汇成为传播中西文化和科学文明的重镇,影响着徐家汇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追根溯源
蒲汇塘、肇嘉浜、李漎泾三河之汇是徐家汇的人文之源
1817年《松江府志·乡保市镇图》标识的徐光启安葬地——高昌乡二十八保地块
1937年《上海市区域现状图》中的徐家汇地区
20世纪30年代绘制的徐家汇地区地图
1946年7月上海市工务局绘制的《上海市全图》中的徐家汇镇
1948年的民国上海市地图中标有徐汇、常熟两区
先贤奠基
#01
科学先驱
1569年至1573年,徐光启就读于上海龙华寺
1607年,徐光启与传教士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第一次把西方数学介绍到中国。图为徐光启《刻几何原本序》墨迹
1609年,徐光启在徐家汇建“襄西草堂”农庄别业研究农业科学
徐光启1625至1628年间编撰的《农政全书》
徐光启70岁(1632年)时主纂编译的《崇祯历书》为中国历法参用西法之始
徐光启信函手迹
徐光启与利玛窦谈道图
#02
英灵长眠
1641年,徐光启归葬于上海高昌乡二十八保六图的西南隅
徐光启印章
徐光启大学士印章
徐光启墨迹
1933年11月24日,徐光启逝世300周年纪念仪式
1934年的徐光启墓全景
2003年12月,光启公园修复一新的纪念徐光启的石牌坊
矗立在光启公园内的徐光启纪念馆石铭牌
2003年12月,光启公园按明代风格和一品官规格修复的神道及光启墓
2004年12月,建在光启公园内的徐光启纪念馆内景
光启公园碑廊内由著名画家程十发临摹的明相国徐文定公像和徐光启“富国必以本业 强国必以正兵”的手迹
坐落在南丹路绿地中银装素裹的徐光启铜像
#03
先民后裔
徐光启画像
1851年至1861年,徐光启后裔徐景星在东生桥东堍(今虹桥路东段)建屋开铺,逐渐形成集市,始称徐镇。1914年后,商店增多、电车等公共设施出现,逐渐呈现都市面貌,成为城乡结合枢纽,称为徐家汇市(镇)。
1888年6月11日,徐光启第十世孙徐彬文进徐家汇观象台工作。图为徐彬文(右三)到徐家汇观象台工作25年时全家合影
徐光启后裔第十一至十四世孙相聚上海光启公园
2007年11月8日,徐光启第十三代子孙徐承熙(右二)与利玛窦后裔利奇(右三)在上海光启公园“徐利谈道”雕像前再续友情
提供:上海市徐汇区地方志办公室
记者:吴峰琳
编辑:吴峰琳
校对:陈海笑
审校:韦丽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