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徐家汇的“白玉兰”总店内,市民们问得最多的问题是“你们真的要关掉了吗?”“以后哪里还可以吃到生煎馒头啊?”在晨报直播节目当中,也有读者朋友留言,“明天(10月15日)真的是最后一天了吗?”
(资料图片)
对于这家在天钥桥路上开了31年的老店即将告别,有人不舍,有人伤感。一些来店内的市民朋友说“这家店是陪我长大的”。诚然,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漫步徐家汇的懵懂少年已经步入中年,他们来此地重温往事,将一份份点心带给自己的父母长辈和亲友,分享上海味道。
对知名红帮裁缝吕方师傅来说,“白玉兰”是他三十年多年前到上海创业时最初的美食回忆:
1992年在徐汇区康平路上开裁缝店时经常去吃,店里的所有美味食品我几乎都去吃过,吃完后还经常再买辫子面包等西点,还有麻球和大白馒头等点心,味道特别好。现在“白玉兰”在虹桥路淮海西路口开了分店,离家更近,自己经常去买。
对于“白玉兰”的定价,吕方师傅表示自己能接受,对比很多面包房和点心店,“白玉兰”是真正的上海本土美食,货真价实,反而不贵。
记者熟悉的一位高校老师曾给“白玉兰”的中式点心用三个字进行概况——“大白甜”。其中“大”指的是点心尺寸规格大,白玉兰的大烧麦、大肉包、大花卷、大淡馒头;“甜”指的是点心口味的咸中带甜而不腻;而“白”是馒头类点心表皮雪白。据介绍,“白玉兰”馒头表皮能做到这样的颜色,并不是通过增白剂和添加剂,而是通过西式点心的加工工艺,采用了“中点西做”的面包生产方式,使得面粉颜色白亮又有劲道。
主持人舒晓程与记者在店内点了经典款的生煎馒头、咖喱牛肉汤和油豆腐粉丝汤(上海人也将其称为油豆腐线粉汤)。生煎馒头独特的脆底让晓舒连食数只,大快朵颐,而咖喱牛肉汤看似普通,里面却另有乾坤。作为美食爱好者的舒晓程品尝之后说,外面社会餐饮的牛肉汤一般都是加了几片薄如纸片的牛肉,但这一碗牛肉汤里面却是连着的几大块牛肉,可谓是“干货满满”。
而据老师傅介绍,店里的牛肉汤都是每天选用优质牛肉熬制,每次大锅中都要放入整块牛肉,保证牛肉汤的货真价实,而粉丝也是采用了传统工艺制作和加工手法,保证入口不烂。
主持人舒晓程的一位北京好友,曾在上海学习和生活多年,后出国。这位好友曾发视频号,她印象当中最深刻的是“白玉兰”自制的一款法棍面包,即便是在国外吃到正宗法棍,她仍然对“白玉兰”法棍外脆内松的口感念念不忘。
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白玉兰”最早是以西点为主营特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成立了面包食品厂,在研发这款法棍面包时,曾邀请法国西点师亲自指导,不过最后并没有完全照搬外方的经验和配方制作,而是按照上海市民的口味进行了改良。
我们当时考虑到市民购买法棍面包并不是作为主食,所以采用了进口的面粉制作,还加入了黄油等辅料,改良之后的法棍外皮硬脆,中间松软,直接可以食用而无需蘸料(涂果酱、奶酪和汤汁)和配咖啡。
令人遗憾的是,这款法棍面包在前几年已经停产。不过,有多位市民告诉记者,“白玉兰”的法棍面包是他们从小吃到大的一款面包,非常希望能恢复供应。“白玉兰”方面对此表示,之前暂停生产主要是顾客口味(主要是年轻顾客)发生变化,法棍面包销量有所下降,而销量很高的咸小球已经成为替代性产品;目前公司面包产能已经接近饱和,之后会根据市场需求,来决定是否重新恢复生产。
上海摄影家协会理事、晨报资深摄影记者任国强近年来曾多次前往“白玉兰”拍摄,在他看来,“白玉兰”这次突然成为上海人的集体怀旧,是因为有些老上海觉得现在饮食业的“味道”变掉了。“那么,我们小时候的味道究竟是什么样的?什么是真正代表上海的味道?这也是值得餐饮业和食品业进一步探讨的。”
“白玉兰”总店的生煎馒头是许多市民来店时的必点品种之一,此前最高峰时生煎馒头每天要出一百多锅,而顾客在取生煎时让人不免回忆起小时候的排队场景。一位朋友告诉记者,“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而言,没有吃到这家店以前的味道,觉得是一种遗憾。”或许,“白玉兰”带给市民的正是那个年代点心的老味道。
由于10月15日是“白玉兰”总店对外营业的最后一天,而分店无法提供堂食,“白玉兰”表示,未来会考虑将一些堂食的特色点心做成海派怀旧系列推出。正如一位市民所言,花开花落自有时,静待“白玉兰”新一轮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