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22年,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副主任医师姜宏军看过的病人,早已无法计算,但和那些病人的之间故事却留在了他的心中,让作为医生的他感动且欣慰着。
“吹牛”的故事
这天,姜宏军的一位学生焦急地来找他,原来是他侄子突然得了怪病。
(资料图)
患儿鹏鹏(化名)今年8岁,暑期的一天突发头晕,且伴有呕吐。更让家人担心的是,孩子走路变得不稳,三五步就要摔倒,吐字也不清楚了。
家人带着孩子在当地医院进行了脑CT检查,结果都是好的。可孩子究竟得了什么病?当地医院并没有给出答案。
为了治好孩子的病,家人拼凑了10万块钱,来到了上海。
“既然初步检查没有异常发现,那不妨先中医治疗一下,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听完学生的介绍,姜宏军建议道。
见到鹏鹏时,他不仅走路不稳,如果沿着直线走,五六步就歪了,并且有摔倒倾向。单腿站立,大概维持5秒就站不稳了。讲话虽思路正常,但吐字略有不清,四肢肌力均正常。再加上最近胃口差,有慢性鼻炎病史,时常流黄鼻涕,舌质红,苔薄白稍腻,脉弦滑等症状,姜宏军初步考虑孩子患上的是“痰饮病”。
一诊,姜宏军治法上予以温化痰饮的汤药,服用7天后,鹏鹏的小便明显增加,头晕呕吐发作频率略微减少;二诊,根据鹏鹏的病情,姜宏军对药方进行了调整;三诊,再次见到鹏鹏时,孩子头晕呕吐已明显减少,沿直线行走20余米也不歪,单腿站立比之前稳。
之后,鹏鹏又服用了半月的汤药,病情完全好转。
姜宏军之前说下的“说不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大话”变成现实,帮助鹏鹏恢复健康的同时,也帮鹏鹏家省下了近10万元。
无奈的“谎言”
这天早上,姜宏军刚到诊室,老病人张阿姨便推门走了进来。
“姜医生啊,一会儿我妈妈来看病,您可千万别告诉她得的是癌症,我怕她年纪大了受不了,你就说得的是肠炎吧,她最信任的人就是你了!”说到这里,张阿姨的声音颤抖起来,“我们全家已决定不去做手术了,就让她吃中药减轻点儿痛苦就行。”
原来在3个月前,张阿姨的妈妈陈奶奶被确诊为晚期肠癌。
陈奶奶今年90岁,七八年前就开始看姜宏军的门诊进行中药调理。从失眠到腰腿痛、头晕,每次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病情总会好转,而也就在一次次的治疗中,老人对姜宏军的信任与日俱增。
面对老人家属的请求,姜宏军默默地点了点头。
走进诊室见到姜宏军,陈奶奶殷切地拉着他的手说:“姜医生啊,我以前生病都是你看好的,这次大便带血,他们说是肠炎,你帮我好好治治,我相信你肯定能看好。”
搭着脉望向陈奶奶,姜宏军也看到了站在她身后的张阿姨不停地使着眼神,他自然也明白这眼神的含义。
搭脉良久,姜宏军并没多说什么,然后默默地开具了处方,并在门诊病历中如实地记下了陈奶奶的病情。
“姜医生,我的病能治好吗?”
“嗯……可能是肠炎,应该能看好……”姜宏军低着头,声音很轻地答道,心中些许不安。
“好的,谢谢姜医生,妈,咱们回去吃药肯定能好的。”张阿姨抢着答道,她接过药方和病历本,扶着陈奶奶走出了诊室。
之后的日子,陈奶奶在女儿的陪伴下,每两周来看诊1次,前前后后治疗了2个多月,但病情和想象中的一样日益加重了。
之后的一段时间,陈奶奶再没有来看过病,而姜宏军的心中也像是压了一块石头。
几个月的一天,张阿姨来到诊室告诉姜宏军,2个月前母亲去世了。
“我妈妈走得很安详,看上去没什么痛苦。临走的前几天还和我们说要来看你呢!姜医生谢谢你,谢谢你让她没有恐惧地离开这个世界。”
听着张阿姨的感谢,姜宏军心中五味杂陈。
“高龄老人的恶性肿瘤我见过多例,对于已确诊的他们来说,主要还需依靠手术等疗法,而姑息保守治疗对缓解病痛、延长生命虽然有帮助,但治愈的奇迹真的是太少了。”如今回想起陈奶奶,姜宏军心中仍有着说不出的遗憾。
姜宏军
长宁区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副主任医师。他深入研习中医经典及多位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主要师承上海市名中医徐蓉娟教授,为徐小圃中医流派第五代传人。他长期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多年来在不断学习、思考、临证、总结的过程中,融汇伤寒、温病学派及诸家所长,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学术特色。擅用温潜、益气、补肾、宣肺、通络等法,治疗多种内、妇、儿科疾患,对失眠、月经失调、眩晕、心悸、咳喘、口疮、脾胃病、皮肤病、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病症尤有心得。
图片来源于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网络
文字:赵 立
编辑:毕扬静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关键词: 虹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