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发展、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和高地,一直是上海的目标。“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提出后,一批特色产业园、集聚地的陆续推出,兑现“好项目不缺土地,好产业不缺空间”承诺。新一轮的战略合作也宣告正式启动。
11月18日上午,在《关于推进上海市生物医药研发与制造协同发展的若干举措》发布一周年之际,上海科创办和浦东新区政府、临港新片区管委会、奉贤区政府、金山区政府、宝山区政府、闵行区政府共同举办“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推介会。
(资料图片)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蒋卓庆,副市长刘多,市政府副秘书长尚玉英,市政府副秘书长、浦东新区区长杭迎伟等出席推介会并启动新一轮“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战略合作。市区两级相关单位和张江高新区各分园、有关企业、基金公司等代表参加活动。上海科创办执行副主任彭崧主持推介会。
推介会上,上海科创办与相关区分别签署“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战略合作协议。浦东新区、临港新片区、奉贤区、金山区、宝山区、闵行区等依次进行现场推介。上海科创基金、上海生物医药基金、通和毓承、红杉中国等8家社会资本,将聚焦生物医药产业投入300亿,并发出“聚合金融资本力量,赋能‘张江研发+上海制造’”倡议。
据上海科创基金总裁杨斌介绍,各社会资本将遵循市场化专业化的原则,三年投资300亿人民币,助推生命健康领域优质研发创新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努力打通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张江研发+上海制造’的提出,进一步带动了上海资源,助力生物医药产业集约化、体系化发展,对资本而言这是重要的吸引力,我们每年在上海的资本投入都在持续提升。”
上海生物医药的逆势增长,彰显了产业强大后劲。一批批新项目、新投资的连续落地,正是全球生物医药机构为上海这片生物医药沃土投下的信任票。
推介会上透露,近三年来,张江获国家局批准的一类创新药占全国1/5,创新医疗器械29个占全国16%。工业规模持续扩大,今年前三季度,张江高新区实现工业产值880亿元,占全市医药工业80%以上;截至目前,张江高新区科创板上市生物医药企业26家,占全市近90%。
生物医药打响“张江研发+上海制造”品牌,不仅要实现“墙内开花墙内香”,更力争实现“墙外开花墙内香”,真正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
企业对“张江研发+上海制造”期待很高,“土地资源永远是有限的,如何把资源利用得更好,上海政府推出了很多新的政策,机制创新带动模式创新。”上海第一款通过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MAH)试点上市的国家一类新药呋喹替尼来自和记黄埔医药(上海)有限公司,该公司资深副总裁崔昳昤认为“张江研发”可以走向更深层次的“上海制造”。“比如全新的生物制药CDMO工厂模式,在助推创新产品走入产业化、商业化的同时,也可以涵盖走入临床样本的制造等。”
据悉,和黄医药在张江最新建设的创新药生产基地也正在考虑推进这一模式,开放产线服务其他企业,让生产资源充分利用。
上海科创办一直积极开展园区和企业现场的走访,在调研和座谈中发现问题。今年,上海科创办推出“四清单一活动”(空间载体清单、研发项目清单、扶持政策清单、沟通联络清单和宣传推介活动)对接服务举措,同时狠抓具体项目协调推进落地。
如“空间载体清单”(第一版)主要收集一核五园区的实有产业用地、熟地和已建成或正在建载体。“研发项目清单”则主要梳理本市创新药I、II期临床试验及医疗器械上市产品清单。清单的建立,便于园区、金融服务机构等能及时跟踪项目。
据悉,上海科创办以“四清单”为抓手,强化对接服务,放大金融资本服务实体经济效能;以园区推介活动为抓手,不断营造声势;全力推进本市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经济和产业化高地。并通过相互合作、相互赋能,放大张江品牌对全市科技产业园区的辐射带动效应,推动生物医药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筑本市生物医药领域创新发展新优势,形成活力迸发、各具特色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2022-11-19 11:08
来源:浦东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