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将中国传统手工艺与西方现代的材料和理念相结合,精致细腻又充满别出心裁的幽默,被全球知名美术馆收藏,作为设计师、艺术家的杨丹凤,是地道的崇明人。四年前,她回到家乡,改造了自家的老宅,吃的是院子里自己种的当季蔬菜,每天醒来推开窗看见的是一大片绿色的树林,在自然围绕下,杨丹凤看到了更多不一样的风景。
和艺术在转角相遇////
走进杨丹凤位于竖新镇的家,房子的外表看起来和附近的农宅没有太大区别,直到步入屋内,才发现里面充满了主人的“巧思”。房子的朝向不是崇明人传统印象里的“朝南”,而是“朝东”。“因为东面有一片我爷爷的小树林,我希望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推开窗看到一大片绿色,一天的好心情都从这里开始。”
【资料图】
主卧里摆放着杨丹凤的知名作品《赝品椅》,这是她从2005年开始创作的系列作品,当时的杨丹凤大学毕业没几年,和大部分的年轻女孩一样,开始对欧洲大牌的奢侈品产生向往。但随着对这些品牌的深入了解,她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奢侈品?杨丹凤告诉记者:“欧洲那些几十年、上百年的品牌,在品牌宣传的作用下告诉大家这些是奢侈品。但是当我接触了设计、艺术,熟悉了传统的手艺、材料后,我理解的是用心做的、承载着历史感、给人以温度感的东西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比如我们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等。”带着这些观点,杨丹凤用“解构主义”的方式制作了《赝品椅》——一半假的明清式椅子, 一半假的路易十四、十五的椅子,加上假的撕裂的名牌包作为沙发垫。
杨丹凤作品《赝品椅》
《赝品椅》是一把改变杨丹凤人生轨迹和职业生涯的椅子。2007年,杨丹凤带着《赝品椅》首次亮相Art Basel Design Miami(收藏设计艺博会“设计迈阿密”),引起了很多海外媒体的报道和美术馆的询问、收藏及借展,没想到一个突发奇想获得了这么多的认可,这越发坚定了杨丹凤想要走“艺术”这条道路的决心。“这给了当时‘半路出家’的我很大的鼓励和肯定。”杨丹凤告诉记者。
杨丹凤作品《赝品椅》
“半路出家”,如今在业内享有美誉的杨丹凤,笑称自己是误打误撞进入艺术行业的。“我的本科专业是经贸英语,大四的时候,同班同学介绍我去给加拿大建筑代表团做翻译,就此接触了展览行业。然后我先生大学毕业找工作应聘,我陪他一起去,等待2个小时后得知要全英文面试,我先生决定放弃,而我觉得浪费两个小时的时间,至少需要进去搞清楚这是家什么样的公司。于是我‘无心插柳’地踏入了自己喜欢的行业。”
阴差阳错下,杨丹凤和艺术的故事,就此展开。
走上世界舞台的中国“奢侈品”////
《赝品椅》先后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美术馆和香港M+美术馆等知名美术馆展出,而杨丹凤对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追求也从未停止,她以此为媒介和工具,围绕中国丝绸、瓷器、景泰蓝等“奢侈品”进行创作,用作品表达自己的观点。
系列作品《温柔地包装我》以手工刺绣的方式来制作同比例的快递包装盒,上面逼真地保留着产品信息、快递单号、在运输途中遭破坏的痕迹等……这个快节奏日常的“符号”,被以最传统的制作方式呈现,可谓匠心独具,也让我们得以重新审视那些极易被忽略的事、物和人,唤起平等和互相尊重的社会观念。
杨丹凤作品《温柔地包装我》
《魔鬼还是天使》是瓷器装置作品,“你第一眼看到这些被关在亚克力板里的孩子是什么感觉?”杨丹凤说,婴儿本身是纯洁可爱的化身,但如果人类为了资源、利益等对大自然不断造成伤害,我们的未来会是怎么样的呢?装置中用了很多视觉上比较“可怕”的陶瓷娃娃引发深思,呼吁大众为了人类的未来,正视自己的行为,选择做孩子们的天使而不是恶魔。
杨丹凤作品《魔鬼还是天使》
这些作品在全球广受好评,而杨丹凤也凭借着对艺术的高敏感度,与国际上的知名设计师进行合作,将中国传统手工艺推向全世界。
“我的法国设计师朋友安德烈·杜布勒伊(André Dubreuil),生前几乎每一年都要来中国待上几个礼拜,感受中国的人文、美食、历史和技艺。我和他一起,走访了中国很多城市,拜访了很多手工艺师傅,包括瓷器、绣花、丝绸、石雕等,也创作了一系列和中国有关的作品。”杨丹凤说,同样的“中国风景”,在他们看来,能成就各不相同的作品。
“这个工作让我结识了很多优秀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他们启发我去重新思考设计师这个职业的意义。”杨丹凤说,她用无比珍惜的心态去面对有历史底蕴和艺术气质的物件,是希望它们能够留存得长久一些,而不是马上成为过眼云烟的普通消费品。
艺术回归自然////
忙碌的工作让土生土长的崇明姑娘杨丹凤很少有机会回到家乡。4年前的一个晴朗午后,杨丹凤陪伴父母回岛上老宅,刚刚结束一场展览的她,在广袤的田野和新鲜的空气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于是,她决定回家改造老宅。
虽然拥有丰富的设计经验,但杨丹凤坦言这场关于“家”的“策划”并不轻松。“老宅的很多结构无法改变,所以我尽可能地多开一些老虎窗和折角设计,让房子的空间看起来更大,让更多的光线可以透进来。”杨丹凤笑称自己在规划这个房子时是“脚踩西瓜皮”的设计师,改到哪里是哪里,自己作品的摆放也是“随心所欲”。但有趣的是,正因如此才造就了现在这个处处充满“惊喜”的房子。
杨丹凤作品《让我放松一下》
一楼的客厅中间放着一张桌脚打了结的桌子,是杨丹凤的作品《让我放松一下》,杨丹凤说:“中国人的礼仪里需要非常讲究坐姿坐态,所以中式的家具都令人坐得很规矩,我用拟人的手法设计了这个作品,既然人坐得规规矩矩时间长了会累,那么家具呢?岂不是要累趴了?于是我给桌子的脚打了个结,让她以奇奇怪怪的姿势放松一下。”
杨丹凤作品《咩咩羊——美好的旧时光》
工作室墙上的作品《咩咩羊——美好的旧时光》由杨丹凤儿时在崇明的记忆创作而来。“小时候,我们经常被问长大想做什么呀?当时的回答都是不带功利性的,例如当警察、科学家、消防员等等。但是长大后,大多数人从事的工作要先以赚钱为主。”杨丹凤的《咩咩羊》系列作品通过羊的形象,讲述了一个个内心的美好故事,例如崇明结婚时的流水席、一家幸福的羊挤在一辆摩托车上等等,“当然做梦的前提是要先睡得着,那睡不着怎么办呢?数羊呗。”杨丹凤告诉记者,用“羊”作为创作形象,是为了唤起大家内心的理想,在忙忙碌碌的工作中也不要忘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除了自己的设计作品以外,杨丹凤还保留了很多老房子里的“崇明元素”。沙发前面的樟木箱,是妈妈的嫁妆;门楣上的装饰物,是太太(爷爷的妈妈)留下来的老物件;书桌上的梳妆匣也是太太留下来的,现在成为了杨丹凤的文具箱。“我妈妈知道我很喜欢老崇明的元素,所以还给我留了一些老太太的青花碗碟。”杨丹凤打开自己的碗柜,向记者展示。
书桌上的梳妆匣
杨丹凤说,自己是一个“自由”的创作者,只有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细枝末节,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崇明原生态的景象可以让人找到更大的创作空间和更多的创作灵感。
如今,杨丹凤的创作大部分都在崇明的家里进行,老宅翻新后,连廊的一头是自己的创作空间,一头是父母的住所,两栋房子保持着亲密又独立的关系,杨丹凤对这样的日子很满意。
记者:朱怡婷;摄影:沈嘉俊
编辑:朱怡婷
责编:李琳、陆海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