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上海正迎来新冠病毒感染高峰
市民对于“120”救护车的需求量激增
全市院前急救工作经受巨大考验
(资料图片)
松江区医疗急救中心
面向社会招募的80名志愿者
昨天起陆续上岗
全力支援一线急救力量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
但穿上隔离衣,坐上救护车
就拥有了同一个身份:
“生命摆渡人”
1
救护车上的“生死时速”
12月26日下午3点,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出车指令:一名八十多岁的老人骨折,阳性,需要到中山医院就诊。驾驶员、担架员和随车医生迅速跳上车,拉响警报,从松江区方塔中医医院前往距离十多公里的翔昆苑小区。
记者随车采访。从坐上救护车的那一刻起,就有一种紧迫感,耳边就充斥着各种声音:警报声、对讲机声、电话声。
“喂,你好,我是松江120的。病人什么情况?昨天核酸阳,那现在病情稳定了吗?我们过来还有15分钟。”担架员谢先生一上车就和病患家属电话沟通。
谢先生告诉记者:“这是今天的第五单了,刚刚把病人从方塔医院放掉,现在要跑到小昆山镇,从老城区到西北角,跨度很大。说明周边的救护车都没有空的,我们是离得最近的一辆。”
救护车一路飞驰,驾驶员张师傅总能巧妙地绕过跟前的车,操作如行云流水。实际上,他是一名退伍军人,曾经开过消防车,现在是松江区一事业单位的一名行政人员。
第一天上岗,他再次经历“生死时速”,7个小时连开6单。别说吃上一口热饭,就连加油的时间也挤不出来,几乎一天都在驾驶位上度过。
2
00后教师报名担架员
15分钟后,救护车抵达患者所在的小区,家属已在楼下焦急地等待。但他们走到患者床边才发现,老人的腰部无法弯曲,不能躺在担架上乘电梯。于是,三位救护人员就用手抬,一步步把老人抬上救护车。
做担架员无疑需要强劲的体魄。00后王佳俊是小学自然课老师,临近寒假,课上完了,他就第一时间报名做120担架员。现在每天住在宾馆闭环管理,随时待命,排班一直到春节。
王佳俊说:“急救工作比我想象的要忙得多,累得多。平时在路上看到救护车都是匆匆一眼,今天深入他们的工作真的非常辛苦,一刻都没有停歇。上一个病人刚刚放下,在返程路上马上就有下一个病人。我想为社会再多做一点贡献,尽我所能。”
据了解,此次松江区招募的急救志愿者约80名,主要由公交公司的司机担任救护车驾驶员,体力较好的小学体育老师或副科老师做担架员,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校医担任调度员。最近急救的病人中大多数都是新冠病毒感染叠加基础病的老年患者。
3
“生命摆渡人”的初心
松江区医疗急救中心副主任度学文告诉记者:“我们一线的急救人员也有50%的人已经感染。我前两天也有一点症状,现在情况好了就继续干。从中午到现在的五车里面,两车都是80岁以上的老人。现在我们每天都出二十几车,比平时至少翻一番。”
由于一线急救力量紧缺,这两天,度学文也作为随车医生每天出车,“我父亲就是一名赤脚医生,他那个时候背着药箱跑来跑去为村民看病。我工作之后就选择在救护车上给病人治病,同样是风里来雨里去。”
这是度学文从事管理岗位七八年后,再度重回救护车,当好“生命摆渡人”,“我们干医生的,初心就是救人。你夜里睡得正香的时候,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我们就必须第一时间快速到达现场,及时把他送到医院去。只有我们在院前处理好了,才能跑好第一棒。”
-本文完-
版权声明:转载前请联系后台授权
关键词: 新冠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