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儿童,是一个异常柔软的群体,需要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与爱护。在杨浦,近年来政府牵头组建了一支特殊的社工队伍,为这群身处困境的孩子提供上门服务,筑起温暖港湾。
他们究竟有什么力量?
(资料图片)
又是否能为孩子们带去慰藉呢?
一起来看
“最近有什么烦恼呀?”“做作业的间隙,想自己玩一会儿,但外婆总进来管我……”下午两点,社工王佳艳敲响困境儿童小沈(化名)的家门。和孩子面对面聊聊天,这段时间来,他们已经度过了无数个这样的周末。
小沈今年7岁,平时性格开朗,但学习不够自觉。他的父母均患有重大疾病,收入有限,生活奔波。对于孩子的教育难题,两人头疼不已。直到杨浦区民政部门安排了家庭教育指导师,定期上门,与小沈和家长促膝长谈多次,提出沟通建议,终于缓解了不少教育压力。
“尤其是做作业的时候,孩子一直不老实,喜欢摸摸橡皮、玩玩电脑,效率低。平时在家,外婆会时不时进去管管他,但孩子抵触情绪很大,不易沟通。”小沈的母亲告诉记者,“现在有了老师登门,我们都向她请教,到底如何和孩子相处。”
如今在小沈家里,父母、外婆都有了各自的分工。例如,外婆烧得一手好菜,符合孩子口味,便主要负责家里的买汰烧。母亲脾气较为急躁,在和孩子沟通时,孩子容易感到压力,因此承担起了家人的生活起居和其他事务。至于脾气温和的父亲,自然是挑起监管学习的重任。如此一来,矛盾少了,家庭成员间的感情也更为深厚。
在杨浦,困境儿童不止小沈一人。每年,杨浦区民政部门都会邀请上海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上海仁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为全区30名困境儿童提供监护支持服务。社工们会为每位孩子“量体裁衣”,链接心理咨询、法律援助、爱心企业等资源。家庭教育指导师,就是服务之一。
“在这一项目中,我们延泽共负责12名儿童,每一个人的年龄、性别、个性特点、家庭背景等情况都有不同,必须一人一方案。”上海延泽社会工作发展中心项目负责人王佳艳表示,“像小沈家庭所需的家庭指导师服务,就致力于提升家庭教育的整体能力。比如教育孩子时,这样说话孩子为什么会听,那样说话孩子为什么不听,一切背后都有儿童发展认知水平和家长教育技术的专业知识在支撑。”
与尚且年幼的小沈不同,困境儿童小刘(化名)今年17岁了,即将成年。自襁褓时期就失去父母的照顾,小刘一直与外婆相依为命。童年的孤独,让他不善于和同龄人打交道,生活消极。直到两年前,来自上海仁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的社工督导黄娟与他有了交集。Oh卡、沙盘和一些心理学小游戏,帮助黄娟渐渐走进了小刘的世界。
“通常来说,我们碰面后,我会先和他聊聊现状,比如家里外婆身体怎么样了,学校里有没有什么新鲜事等等。随后,再通过一些趣味游戏来深入了解他的内心波动。”黄娟表示,“小刘是个敏感的孩子,刚接触时非常沉默,但随着时间推移,交往日渐深入,他明白我不是坏人,我是关心他的,便开始与我敞开心扉。”
如今,小刘即将迎来高考。在这场成人礼前,他拥有了朋友,也开始学着正确看待自己。“三年前,我非常压抑自己,经常否定自己,当然现在还是有的,但不像之前频率那么高了。现在,我越来越开朗,身边的朋友也渐渐多起来了。”小刘说。
“其实对于社会,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作为一名成长的陪伴者,我希望和他一起去探索,让他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慢慢能够活出他自己来,活出对社会的价值感来。”黄娟表示。
据悉,过去一年,困境儿童的监护支持服务已完成超400次上门走访及电话沟通、学业辅导等其他类服务。2023年,各社会组织打算开辟更多线下活动,帮助孩子们接触外界,融入社区。
上海仁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社区发展部项目主管杨馥榕表示,“我们将更多地邀请困境家庭走出家门,参加活动,如参访上海著名景点等,让他们去了解这座城市,了解他们生活的社区、城市环境。我们也会开拓很多儿童友好的项目,借此让孩子们表达自己的声音。”
文字/图片:汤顺佳
编辑: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