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的思南公馆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观众翘首以盼的思南赏艺会,在笙重奏《和鸣》中拉开了帷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长河中,音乐所占比重非常高。”主讲嘉宾、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邵琦的开场白,直截了当地点明了这场思南赏艺会的主题——《盛世大唐的音乐人文》。
邵琦以去年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举例,展览中最为引人关注的西周青铜器“何尊”是现今发现最早记载“中国”二字的文物。邵琦介绍,“中”不是现代语意的内涵,而是对应中国古代用于丧葬祭祀或战争用的建鼓。“打仗的时候只有鼓声才能把人调动起来,而当人们被组织到一起,就成为了国家,所以音乐是构成文化非常重要的因素。”
说起音乐的发展,不得不提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由风、雅、颂三个部分组成,即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诗经》不仅是文学经典,更是音乐上的经典。”邵琦这样认为。
到了唐代,诗与音乐就更分不开。“在唐代,很多场合一旁会有歌姬唱歌,她唱完你就要当场写首押韵的诗。在唐代如果对音乐没有足够的了解,那就成不了诗人。”
邵琦认为,唐朝之所以有中国历史上的开元盛世,原因之一是当时开放包容的环境,不仅是胡人云集,胡乐更是不可缺失的文化符号,海纳百川的文化特点渗透在音乐的方方面面。《资治通鉴》中记载:上皇每酺宴,先设太常雅乐坐部、立部,继以鼓吹、胡乐、教坊、府县散乐,杂戏。“这也决定了我们文化的特性,充满自信,兼容并蓄,好的就吸纳进来。”邵琦提到。
另一个可以侧面说明音乐在唐朝如此兴盛的是教坊在历史上的首次出现。教坊是唐代的宫廷乐舞机构,即设立专门的机构来教音乐。“因为音乐能触发人的情感,引发心的共鸣,这也是白居易在听到琵琶女弹奏后会写下‘江州司马青衫湿’的原因。”
随着邵琦的讲述,观众逐渐对盛世大唐的文化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感受,也更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而来自上海民族乐团的赵臻、刘雪娴、潘俊宇、王阳、李春旭、胡嘉倩等更是纷纷上台,带来多首曲目表演。值得一提的是,原创打击乐《月轮舞》是上海民族乐团专门为这场思南赏艺会创作,可谓“全球首演”。
小编提醒您:
第六场思南赏艺会开放预约,
2月13日18点,可长按扫描二维码报名↓↓↓
记者 / 刘艺
编辑 / 宗哲麟
视频 / 成子锴
图片 / 上海民族乐团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黄浦官方微信
黄/浦/进/行/时
JOIN US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