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馆上教学课,
在图书馆听音乐会,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博物馆看演出,
在剧场做手工……
这些别具一格的文化场景
点亮了市民生活。
本文现场图片均由王凯摄影
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正在举行的《艺术百年·光风霁月——上海近现代美术作品展》一早就迎来了一批兴奋好奇的小观众。
作为中华艺术宫全新推出的“美术馆现场教学课”首批学员,来自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八年级的同学们徜徉在艺术的殿堂里,直面吴昌硕、任伯年等海派大师真迹,在国家级美术殿堂里认真地聆听新学期第一堂美术课。
现场美术课的魅力
“美术馆现场教学课”系列课程是中华艺术宫发挥国有美术航母引领作用,积极打造“社会大美育课堂”,面向全市中小学各年龄段开设的美术公共教育特色课程。
今天推出的首场“美术馆现场教学课”由中华艺术宫和虹口区教育局合作策划,7堂别开生面的现场课程共迎接400余位中小学生参加。
教学内容既有品读热门重点展览《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传播工程成果展》《艺术百年·光风霁月——上海近现代美术作品展》经典作品,又通过美术为主线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中华艺术宫“美术馆现场教学课” 将艺术宫展览与学校教学大纲融合,由艺术宫专业人员和学校老师共同打造。
课程根据低、中、高三个学年段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由浅入深针对性设计美育课程,满足不同学年段的教学要求。
课程板块包括美术馆基本职能的普及、艺术宫场馆文化元素介绍,也充分发掘中华艺术宫经典常设展览、热门临展和馆藏大师级作品,与学校教学大纲紧密结合,让师生在美术馆现场教学课中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开创全新的文教结合模式。
在现场,学生们饶有兴趣地参与了美术创作、版画拓印等互动体验课程。
五年级学生李佳玥神采飞扬地表示,“这是第一次在美术馆里上美术课,非常有仪式感。”在李佳玥看来,美术馆里不仅能看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作品细节,更有专业老师的讲解和指导,让自己了解到许多生动又深刻的艺术知识,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现场美术课”。
来自两会代表的建议
“一个月前,我通过新民晚报发出的呼吁:希望在春暖花开时,孩子们能够到中华艺术宫实地学习、沉浸式打卡,没想到在2023年新学期开学的第一天就实现了。”上海市人大代表、上海市虹口实验学校校长温静说,“不仅是我们学校,整个虹口区的中小学生都能到中华艺术宫来上美术课了。”
在今年的上海两会上,不仅是温静代表,上海市人大代表、本报文化新闻部主编朱光也呼吁在文化场馆为学生开设沉浸式课程。
她们的建议得到了上海市政协委员、中华艺术宫馆长陈翔的积极回应。
“现场美术课教育课,让孩子们在高雅的艺术场景中,面对面感受名家大师原作的无穷魅力,不仅是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美术知识的传授,也不仅仅是课堂教育的延伸,更是结合了特定场合的礼仪教育。”陈翔说,特定场景的文化熏陶,是沉浸体验感极强的综合教育。
这不仅仅可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兴趣,也是陶冶情操、提升修养、塑造品格、完善德性,从而引导孩子们去追求真善美的更高更好人生境界的有效途径。
中华艺术宫
据中华艺术宫党委书记王一川介绍,
中华艺术宫“美术馆现场教学课”系列课程将以经典常设展览、热门临展和馆藏大师级作品为基底,通过美术史讲解、经典作品鉴赏、实践体验和定制研学等丰富多彩的课程形式,以美术馆为第一教学现场。课程将在未来几年中常态化开展,并在全市义务教育领域广泛推广。
此外,中华艺术宫还将进一步满足市民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围绕“社会大美育课堂”打造全新公共教育品牌项目“中华艺术大家说”,力邀各领域名家,联合各大艺术机构和艺术院校为观众呈现讲座、论坛等多种形式的公教活动,为市民呈现缤纷多彩的文化盛宴。
什么是“社会大美育”?
2023年,“打造10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推出5000场艺术普及教育活动”被列为2023年上海市为民办实事项目。
首批推出的70个“社会大美育”课堂囊括了沪上知名的博物馆、美术馆、剧场、剧团、公共图书馆、非遗场馆等专业文化艺术场馆和机构,形成了有主题、成系列的主打美育项目,面向市民提供免费或公益开放的高品质公共艺术普及教育活动。
“市民艺术夜校”今年将进一步提级扩容,在市民家门口的公共文化空间中,进一步拓展设立分校和教学点,并在原有入门课程的基础上,开设提高班以及针对外籍人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全市主要的专业艺术机构几乎都参与了此次“社会大美育”课堂。各门类艺术、文学、建筑、科普、阅读、亲子等主题全面丰富,全力满足和覆盖各年龄段人群,尤其是学生、家庭、老年人等不同群体的需求。
新演艺工作室
作者:徐翌晟
图片:王凯摄影,部分源自网络
编辑:小开
©新民晚报文化部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