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为你讲一个100多年前的小故事……
一天晚上,上海虹口码头致电徐家汇观象台:"我们有40000包大米在码头上,明天早晨装船,现在船正途经吴淞口。天气看来不妙。我们是否能安全运抵,还是应该返回货栈?"天气预报员轻叹道:"放心吧,今夜无雨,再见。"当运抵时,大米是干燥的。
——《中国的世界百年气象站》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想不到吧?
百余年前的徐家汇观象台居然还有如此贴心又智慧的服务。
还有一扇神奇的窗户,通过它可以望见徐家汇观象台的百年风云,也可以看见徐家汇天主堂的百年沧桑。
这扇窗户,就在——徐家汇书院!
站在历史的交叉口,徐家汇书院串联起了徐家汇的百年建筑,述说着百年来的建筑语言。本期的“光盒空间 走读徐汇攻略”继续为你讲述徐汇的百年风华。
(点此回顾上期)
光盒空间 走读徐汇攻略
百年建筑之旅:风云观象
文章开头提到的徐家汇观象台创立于1872年,是中国境内沿海首座观象台,被国际天文协会确定为标准时计处。
“
1882年1月1日,徐家汇观象台正式向上海各大报纸发送中国沿海天气预报;1884年,徐家汇观象台开始使用电话传递天气预报,每到台风季节,打给徐家汇观象台的咨询电话都会激增;1915年,《申报》首先刊登天气报告及预报;1920年,徐家汇观象台开展航空气象服务;1931年,徐家汇观象台开始施放气球,用以高空气象探测。(选自《中国的世界百年气象站(一)》)
19世纪30年代,徐家汇观象台已发展成远东地区最有影响力的观象台之一,不仅在业务交流合作、技术输出等方面表现出了卓越的能力,更在经济、航运等城市服务上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抗日战争期间徐家汇观象台侥幸逃过了战争的破坏,时任台长的雁月飞收容了数百难民。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没有报酬的前提下,徐家汇观象台的气象工作者们依然坚持完成日常气象观测和统计等工作,无一日中断”。
“战争无法组织气象工作者延续观测和研究的信念,徐家汇观象台在战乱的坚守中,在交替的传承下,翻开崭新的一页”。
了解它,了解这份科学的传承与坚守,不要错过下面这本书。
>>>>
推荐光盒图书
《中国的世界百年气象站(一)》
刘雅鸣著
气象出版社
徐家汇书院
一楼东侧“源点”光盒
读百年气象变迁,也是在读中国的百年复兴之路。本书主要介绍世界气象观测历史,并介绍世界气象组织百年气象站认证和保护,以及中国入选的4个气象站(徐家汇、营口、长春、呼和浩特)的建站历史与现代传承等内容。史料翔实,深入浅出,有益有趣。
除了相关书籍之外,在徐家汇书院光盒空间内还有和气象相关的实物展陈哦,快来一探究竟吧!
线下推荐
徐家汇观象台旧址
蒲西路166号
百年建筑之旅:光的眺望
站在徐家汇书院的窗口,眺望百年建筑,就如同身处鲜活的建筑历史博物馆,而周边西藏大厦、在建的徐家汇中心等标志性建筑则呈现出了徐家汇的多元融合与未来无限可能。
在徐家汇书院,还能进行一场深度的“海派城市考古”。在书院2层的“邂逅”光盒,展示了徐汇乃至上海的老建筑、老道路及其背后的人文故事和历史记忆,不但有相关的老照片陈列,还有老建筑细部还原、音视频互动,快来邂逅吧!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来徐家汇书院带着书香去走读吧~
入馆之前,记得预约哦!
徐家汇书院
书院地址/Address
上海市徐汇区漕溪北路158号
开放时间/Time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周一馆休,国家法定假日另行公告
书院礼仪/Etiquette
●进入图书馆请保持安静,
手机请调至静音,
有时候心灵的沟通不需要过多的言语。
●请爱护书籍和展品,
让更多人享受知识的芬芳。
●馆内可以拍照,
但请勿使用闪光灯和三脚架。
●请看护好您的孩子,
尽享亲子阅读的乐趣。
●请勿在借阅区用餐,
一心一意吸收知识。
让我们共同倡导文明阅读!
文稿:徐汇文旅
编辑:叶芳芳
校对:陈海笑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徐汇官方账号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