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开放运营20余年的上海科技馆开启为期两年的闭馆升级改造工程。公众一边期待这座上海科学地标以崭新姿态闪亮归来,一边对馆内丰富多彩的科普教育品牌活动念念不忘:能否闭馆不停“课”?
【资料图】
面对公众的热切期盼,上海科技馆立即回应:场馆虽然关闭,高质量的科普供给不会少。闭馆至今,馆方通过官网、微信、抖音、哔哩哔哩(B站)等全媒体矩阵,不断更新“云直播”“云讲座”“云课堂”等线上品牌栏目,持续推出最新的科技动态和活动资讯,充分利用无边界的线上空间提供“量大管饱”的科普服务。同时联动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天文馆2个分馆,推出“博物馆之夜”“遇见@科学家”等线下活动,不断创新形式,带给市民游客耳目一新的科普体验。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上海科技馆党委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科普场馆”,深入一线找问题,面向公众听需求,走访同行学理念,在资源整合、精品出版、展览策划、科学传播、文创开发等方面与科研院所、学校、企业、社会组织积极联动,不断拓展科普服务的领域和空间,努力提升科普供给的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科普产品的品质化、定制化、个性化需求,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
科普速度与建设速度“赛跑”
6月6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在中国船舶集团旗下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完成坞内系列试验后正式出坞,5天后的“上海科普大讲坛”就向公众“揭秘”了这艘国产大邮轮的建造过程。上海海事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豪华邮轮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曾骥从我国第一艘自行研究、设计、建造的万吨级远洋船“东风号”讲起,畅谈了中国造船工业的发展历程。
一场及时跟进的科普讲座吸引了公众对国产豪华邮轮的关注,也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有听众在科普大讲坛的B站直播评论区留言:“为祖国骄傲,为国产大邮轮骄傲,我们何其有幸,有生之年能登上国产大邮轮驶向海洋。”
作为上海科技馆原创教育品牌之一,闭馆至今,“上海科普大讲坛”的步伐并没有慢下来,它在浦东图书馆、上海科技馆行政大楼等场所举办了6期,线上累计观看超过133万人次。很快,该讲坛将迎来第200场,近400位海内外科学家受邀来讲坛与公众对话。
把科普资源送进校园和社区
闭馆改造只是空间暂时关闭了,但科普队伍和资源都在,何不走出去把科普服务送到学校、社区?在与全市200多所中小学合作打造“科学教育共同体”的基础上,上海科技馆党委结合主题教育,持续深化馆校合作,探索“双减”背景下如何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不久前,上海科技馆馆长倪闽景带领科技馆展教中心团队前往浦东新区竹园小学开展科普进校园活动,为同学们送去了科学表演《结构的力量》与科学课程《水主沉浮》。
如何让特殊孩子也享受到科普之光?接到浦东新区辅读学校这一特殊的科普需求后,上海科技馆展教中心团队积极讨论如何配置科学课程,实现最佳科普效果。最后,原创科学表演剧目《结构的力量》与益智有趣、创意无限的DIY课程《我的动物朋友》成功入选。课程内容敲定后,团队成员又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根据特殊孩子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改编,比如让图片上的动物线条更容易识别,更方便孩子们勾勒、填色。
除了学校,社区也是重要的科普阵地。今年上海科技节期间,上海科技馆原创科幻科普戏剧《寻找机器人之心》在洋泾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上演,吸引了700余人现场观看。
新展区新装置新服务回应公众需求
上海科技馆自建成以来一直都是业界标杆,曾连续多年入选“全球最受欢迎的20家博物馆”。如何让上海科技馆在下一个20年依然是上海、全国乃至全球闪亮的科普名片?
在日前举行的主题教育专题党课上,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说,上海科技馆正步入一个“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发展阶段,要办好人民满意的科技馆,不能有惯性思维、路径依赖,更不能因为先发优势而盲目乐观。随着公众科学素质的日益提升,能否让科技馆继续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要回答好3个“能否”:能否准确把握全球科普行业的发展趋势,能否深刻领会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内在要求,能否有力担起科技馆高质量发展的使命。
为此,上海科技馆结合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力求通过正在进行的更新改造工程回应公众的未来需求。调研中,馆方发现公众对航空、能源、新材料、未来科技发展趋势等领域关注度颇高,也希望科技馆有更多体验类装置。
据此,上海科技馆明确了“更前沿、更智慧、更绿色、更融合”的更新改造目标,以“聚力创新,智慧迭代,打造世界级科学技术博物馆典范”为愿景,将对“机器人世界”“信息时代”“宇航天地”“设计师摇篮”“地壳探秘”等展区调整主题并整体换新,同时设立全新的“材料空间”展区,通过材料超酷、材料与我、未来材料3个板块,让游客在机电互动与媒体互动中,细掘深挖4类约416种材料。
此次闭馆改造项目还包含了空气质量智能化调控、参观流线优化、卫生间和母婴室等服务设施升级、主题餐厅和博物馆商店全面焕新等多个方面。升级改造后的上海科技馆将为公众提供更舒适的环境空间和观展体验,更好满足高客流情况下的安全运行需求和特殊人群的无障碍服务需求。
作者:沈湫莎
编辑:傅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