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以制度性创新,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日前,松江区生态环境局正式发布《优化营商环境 助力“科创、人文、生态”现代化新松江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2023年)》(以下简称“十六条”),明确畅通环评审批“绿色通道”、统筹生态环境监管执法等六大项16条任务举措,提供生态环境领域的一揽子制度供给。
松江区生态环境局马红英表示,为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G60科创走廊建设为引领,高标准、高质量、高水平履行各项职责,在区委和区政府指导下,通过理论研究、项目调研、疑难案件研讨等方式,推出“十六条”这一营商实策实举。
(相关资料图)
发挥政策护航关键作用
“这版‘十六条’里,我们将市生态环境局去年发布的《关于支持新新城建设深化环评与排污许可改革的若干意见》中优化产业园区生态环境管理、提升项目环评审批效能、环评与排污许可深度融合三个主要方面的改革举措,与区域实际进行了有机整合,盼的就是能解决环评次数过多、规划环评一刀切等问题,同时也鼓励同类项目环评打捆审批。”松江区生态环境局环评许可科负责人说。
除了上接“天线”,研究上级政策如何落地,还需下接“地气”拿出主动服务的担当。之前,松江企业中饮巴比提交了关于扩建项目的环评申请。由于市场需求旺盛,企业需要尽快扩大产能抢抓发展机遇。了解这一情况后,松江区生态环境局主动跨前服务开通审批“绿色通道”、落实专人。“由于项目在松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纳入联动实施范围,且在松江新城范围内,符合政策要求,原先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部分改扩建建设项目可实施备案管理。”
中饮巴比由此成了松江区第一家享受五个新城政策的企业,也是全市第一家享受实施新城改革政策中“环评报告表简化管理”这一项优惠政策的企业。
在环评许可科专员耐心指导下,项目负责人一步步完成了线下备案及排污许可证变更。“预想中的公示、审批、验收统统没有了!”环节精简、流程优化,让项目负责人直呼意外。
最近,陶氏有机硅(上海)有限公司也享受到“十六条”政策带来的便利。该公司是一家1995年在松建厂、长期深耕于此的优质企业。2022年应市场需求计划实施技改,符合相关产业政策以及告知承诺制审批。与此同时,区生态环境局还探索将环评审批与技术评估由串联变成并联,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间。
项目正式报批后的第二天,企业即拿到了技改项目告知承诺审批决定,实际审批用时仅1个工作日,真正实现了项目审批“即来即办”。
据悉,截至目前,上海临港松江科技城等5个园区已纳入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覆盖面积超所有园区总面积一半以上。两年来,享受告知承诺审批项目共有314个,占报告书、报告表项目的41%。今年还将有2个园区有望纳入联动。随着纳入联动园区数量的增加,实施告知承诺审批的项目数量占比直线上升,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到即来即办、快速审批的便利,节约了时间等成本。
为柔性执法提供政策依托
“十六条”中明确,推进信用修复审批时限由法定5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推进正面清单制、实行分级分类监管,推行非现场监管方式,实施轻微免罚。
这一政策举措让不少因不懂政策,无意间轻微违规的企业有获得感。之前,松江区生态环境局对某企业的违规行为依法作出责令限期改正和罚款人民币48万元的行政处罚。催告期届满后,该企业仍然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区生态环境局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调查过程中了解到,该企业由于遭受疫情冲击,大幅缩减规模和产量,处于勉强生存状态,无力一次性缴纳罚款,希望能够延期或分期缴纳。
“作为监管部门,除了要履行监管执法的职责,也应主动帮扶企业,执法要有力度、也要有温度。”区生态环境局执法稽查科(法制科)负责人说。“因此,我们立即与区检察院联系,共享案件线索信息,希望能够通过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的方式为企业解决难题。”
经过充分研究讨论,考虑到企业现实经营状况困难和还款态度诚恳,同意该企业采取分期的方式缴纳罚款,并就分期缴款的具体事项达成一致。值得一提的是,松江区生态环境局与区检察院、区法院协调后,还主动提出在相关企业及时履行第一期缴款义务后,将向法院申请解除对企业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和限制高消费。
“行政部门允许企业分期缴纳罚款带来了双赢,既能够保障罚款最终得以落实,也能够充分保障企业生产与发展的空间。”区生态环境局执法稽查科(法制科)负责人表示,有了“十六条”作为依托,执法更加科学。该实践案例也荣获了2023年度全国惠民便企类信用承诺优秀案例,为全市唯一。
此外,区生态环境局专门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法研小组,集齐一众骨干群策群力开展理论研究、项目调研、疑难案件研讨等执法实务,为局各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治支撑和法治保障。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