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陆阿姨连续6年各项肿瘤指标都在正常范围 来源/上海长征医院
“真没想到自己还能健康地生活,感谢长征医院董伟华团队让我在死亡边缘走一遭之后,重新开启了人生。”近日,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上海长征医院)介入科病房,曾被医生告知预期寿命不超过3个月的陆阿姨,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整个人“焕然一新”。
然而6年前,她因罹患肝癌伴弥漫门静脉癌栓而被宣告不治,陷入生命倒计时的绝望之中。
(资料图)
“这种情况,最多三个月”
时间拨回2015年11月。家住上海宝山54岁的陆阿姨因饭后总是胃胀不适,在家附近医院挂了一星期的盐水,仍不见好转。陆阿姨患有乙肝,感觉“没那么简单”,便去了另一家医院,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伴弥漫门静脉癌栓”。
拿到检查报告时,家人顿时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更让家属绝望的是,医生说,这种情况,预期寿命不到3个月,陆阿姨便拒绝治疗回家了。
心灰意冷的陆阿姨一直未外出就医。一周后,她突然呕血、便血,在附近医院消化科保守治疗后出血暂时止住了。家人急了,“不行,马上去大医院。”在朋友的推荐下,抱着最后的希望,家人推着轮椅上的陆阿姨来到上海长征医院介入门诊。
“我们一起试试看。”接诊陆阿姨的是介入科主任董伟华教授,通过仔细阅读患者就诊前后的检查资料,他认为,患者原发性肝癌诊断明确,病灶有7厘米大小,最要命的是,门静脉主干及左右分支均填满癌栓,同时还伴有门脉高压导致的胃食管静脉曲张,已无法手术切除。
“如果不治疗大多数患者最多只有3个月左右的生存期,按指南只能口服靶向药,但即便是使用当时公认比较有效的靶向药物,也只有平均6-9个月的生存时间。”董伟华介绍。更何况,当时的靶向药物非常昂贵而且完全自费,陆阿姨一家根本无法承担。
综合介入治疗“除恶务尽”
原发性肝癌起病隐匿,难于早期发现,临床确诊时,约60%-80%的患者因肿瘤巨大或者是伴有门静脉癌栓合并肝硬化而无法手术切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目前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对伴有门静脉癌栓的患者,在栓塞肝癌动脉血供中,会不可避免地减少部分正常肝组织的动脉血供,加之门脉癌栓导致的门静脉血流阻断,会加剧肝功能损伤,极易诱发肝功能衰竭导致患者死亡。
“打通被癌栓堵塞的门静脉,恢复肝门静脉血流灌注是安全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的首要保证。”董伟华说。治疗团队根据陆阿姨的情况,制定了综合介入治疗方案:即第一步对门静脉癌栓实现“除恶务尽”,第二步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铲除”肝脏肿瘤。治疗中,介入团队在CT引导下对癌栓进行精准定位后,为陆阿姨实施了门静脉癌栓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术,陆阿姨顺利出院。
两个月后,在随访复查中发现,门静脉癌栓竟奇迹般地消退了,为后续治疗提供了供血保障,也让陆阿姨充满了信心。
按照既定的计划,后期治疗团队对陆阿姨的肝内原发灶进行经动脉化疗栓塞。经过2次化疗栓塞,肝内原发灶大部分坏死,但残留病灶由肠道血管供血而无法进行化疗栓塞治疗。根据患者肿瘤对内照射敏感的特点,医生又在残留的病灶中植入125I放射性粒子,成功消除残留病灶。
来之不易的新生
董伟华说,从2016年底起,陆阿姨便处于影像学上的完全缓解的状态——也就是说现有的先进影像检查技术已经监测不到活性肿瘤的存在,连续6年各项肿瘤指标都在正常范围。
“从病情严重,到只能回家等死,再到之后起死回生,我的命运完全改变了。”陆阿姨满含热泪地说,对如此走投无路的患者而言,这样的新生来之不易。
据介绍,过去10余年间,上海长征医院董伟华教授率领的团队在肝癌介入治疗领域不断创新技术,从中晚期大肝癌的介入综合治疗,到利用经动脉栓塞化疗技术,直至联合经皮消融或125I放射性粒子以及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等,为更多肝脏肿瘤患者提供了确切的疗效。近年来,该科在早期小肝癌治疗中,利用消融技术取得了和外科切除类似的临床效果。随着患者对靶向和免疫治疗的可及性越来越强,介入技术在肝癌综合治疗方面让更多的患者获益,大延长了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通讯员 王根华 新民晚报记者 郜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