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悠悠赤水,滚滚长江。一条红色血脉将相隔千里的两片热土紧紧相连,上海市松江区新浜镇怀着对革命老区的赤诚情怀,把乡村振兴的“及时雨”带到了昭通市威信县旧城镇。
自“新浜——旧城”结对以来,双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秉承“密切往来、携手并进、共促发展”的理念,以“巩固、拓展、衔接”为主线,充分发挥两地资源优势,在产业帮扶、乡村建设、劳务协作、社会帮扶等重点领域,不断深化协作,实现产业互补、技术互学、观念互通、作风互鉴,取得了示范性强、创新性突出的协作成果,擘画了旧城镇乡村振兴的新蓝图。
锚定项目建设,基础设施跑出新速度。“落日的余晖洒落在河面上,滨河路上散步的人络绎不绝,旧城桥上的老人和小孩喜笑颜开,夜色笼罩下的旧城一片祥和”,这是现在旧城人民傍晚在滨河路散步的场景。近来,旧城镇紧扣“生态旧城·稻香小镇”形象定位,深度挖掘现有资源,全力打好“红色、绿色”两张优势牌,充分整合结对帮扶资金,着力提升基础设施,全面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一个充满红色元素的乡村振兴特色示范点已初现端倪。同时旧城镇还结合“绿美行动”,大力推进小花台建设,栽种三角梅、樱花、红叶李等3000余株,全面推进“三有五不”标准化建设。这一批基础设施的建设极大地方便和丰富了群众的业余生活,充分发挥了东西协作“小资金、大作用”的优势。
聚焦群众增收,劳务协作迈上新台阶。旧城镇作为人力资源大镇,着力把转移就业作为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抓手,在做好现有东莞方向的转移就业基础上,加强与上海方面的沟通协调,强化技能培训,根据上海的用工需求,持续不断向上海输出劳动力,转移就业达到双赢。该镇充分结合本地劳动力特点和就业需求,并积极对接县人社局,筛选出上海用工企业岗位信息,通过微信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线上渠道为农村劳动力进行精准推送,同时通过就业信息员、村“两委”成员等基层工作力量向农村劳动力特别是脱贫劳动力进行精准推送,形成“线下送岗”“线上荐岗”双重模式,帮助旧城农村劳动力到上海实现就业。去年以来,上海共有15家企业到旧城招聘,提供岗位信息150余个,通过宣传引导、组织动员,共动员119名劳动力到上海就业,其中脱贫劳动力18名,通过东西部劳务协作机制实现就业。
发挥资源优势,产业帮扶实现新突破。旧城镇立足本地现有产业,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规模成片、相对集中”的原则,紧紧围绕“1+N”产业体系,结合传统优势产业和气候条件,打造“稻香田园”“花香果园”“养殖庄园”三大优势产业基地,持之以恒发展方竹、水稻、大雅柑、杨梅、枇杷、金秋梨和生猪产业,大力发展本地特色农产品。同时加强与上海的沟通交流,充分发挥区位和资源优势,争取优惠支持政策,营造良好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邀请上海企业、社会组织、个人来旧城镇投资兴业。加强与新浜镇工作对接,把消费帮扶作为协作的重要内容,积极争取将旧城生态大米、竹笋等特色农产品销往上海,助销优质农特产品,实现脱贫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校企感恩牵手,社会帮扶结硕果。唐家坡是旧城镇最偏远的村民小组,也是一个苗族村寨,山路陡峭,环境恶劣,兴隆小学就伫立在山路的尽头,全校只有28名学生和3名老师。2021年10月,上海松江派驻威信的援滇干部到兴隆小学实地考察后,帮助联系上海的社会企业对所有兴隆小学学生开展帮扶,28名学生获得了每年2400元的助学资金帮扶。
关键词: 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