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走进上海天文馆的人大都有这样一种感觉:这不像一座科普场馆,更像一座游乐场。影院、虚拟现实、媲美《星球大战》的顶尖音乐……这一切都在将你拉入一场沉浸式的星空体验。
沉浸感或许就是未来科普场馆的发展方向。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日前荣获第29届西娅(Thea)奖“杰出成就奖”,成为此次13个获奖项目之一,也是我国首家获得该奖项的博物馆和科技馆。
【资料图】
西娅奖被誉为全球主题娱乐行业的“奥斯卡奖”,其中的“杰出成就奖”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主题公园、博物馆展览、演艺项目、品牌体验、戏剧制作等领域表现卓越的项目和技术。历届西娅“杰出成就奖”得主,均是从全球数百个项目中脱颖而出的行业翘楚,如迪士尼、环球影城、乐高乐园等。
上海天文馆屡获国际大奖垂青
“你们应该去报西娅奖。”今年上半年,两届艾美奖得主、国际知名作曲家斯蒂文·卡维特的一句提醒,点亮了上海天文馆和西娅奖的缘分。一年前,斯蒂文操刀了上海天文馆的音乐创作和沉浸声系统制作,至今仍与馆方保持着密切交流。
上海科技馆党委书记王莲华说,从规划设计之初,上海天文馆就以建设国际顶级天文馆为目标,秉持精心设计、匠心打造、用心管理的理念,努力探索一条科学展示的创新之路。这种注重用户体验的展陈理念与偏爱沉浸感的西娅奖不谋而合。
根据西娅奖的申报要求,上海天文馆给组委会寄出了一段四分钟的视频,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视角展现了上海天文馆的参观体验。今年11月,在美国奥兰多举行的国际游乐园和景点协会IAAPA博览会上传来好消息,上海天文馆成为国内首家获得西娅奖“杰出成就奖”的博物馆和科技馆。评委会表示,此次授奖是基于上海天文馆在天文科学主题展示及博物馆观众体验领域进行的积极探索,以及在馆方建设团队、专家团队和参建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取得的出色成就和广泛影响力。
这已经不是上海天文馆第一次斩获国际大奖。上海天文馆建筑设计方案获得2022年度“Chicago Athenaeum国际建筑奖”;而早在开馆之前,上海天文馆品牌视觉设计方案就已获得2019年度“德国 iF奖”。
不写教科书,创造新体验
作为全球建筑规模最大的天文馆,上海天文馆自去年7月开馆以来已接待近80万观众,门票几乎每日售罄,节假日更是一票难求,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红”新地标。这座世界级天文馆“叫好又叫座”的秘诀是什么?
早在开馆时,上海科技馆副馆长忻歌或许已将答案公之于众:“我们不是在写一本教科书,而是在创造一段体验。”
步入展区,迎面而来的便是深邃星空下巨大而美丽的家园——地球。天文馆的设计者运用大型视觉化影像、高仿真天体模型及多层次的灯光系统,营造沉浸式的宇宙空间环境;利用建筑空间的巧妙穿插,剧场与秀演间的巧妙互动,为观众创造从不同视角“三看地球”的独特体验;通过体感互动、动感平台、数据可视化、AR、VR、智慧导览等多元化技术手段的运用,让观众在有趣的互动体验中探索深奥抽象的天文科学。
徜徉在上海天文馆,就连声音也是沉浸感的一部分。斯蒂文为“行星八音盒”设计了八个不同的音乐主题,代表太阳系中八颗行星的轨道。宇宙展区的“时空”区域由两个空间构成,旋律音乐在两个空间中播放,营造出一个相同声音环境,但又如同每个空间都有自己的沉浸式音响系统。
元宇宙场馆破解“一票难求”
以上海天文馆4000人/日的接待能力计算,所有上海市民参观一次需要十余年,更何况这座天文馆的目标受众是全世界游客。
有限的接待能力如何应对持续火爆的高人气?元宇宙成为上海天文馆的破局之道。据透露,上海天文馆与临港管委会共同打造的天文馆元宇宙即将上线。与数字场馆相比,它将给予游客更具沉浸感的体验。
比如,《飞跃银河系》和《假如剧场》是天文馆内两个预约难度颇高的影视项目,在元宇宙中,游客们无需预约即可观看。而那些由于空间有限而无法“露脸”的馆藏陨石将全部亮相,以360°无死角的方式呈现在观众面前。刘健说:“在探索给予公众最好的科普方式上,上海天文馆永不止步。”
作者:沈湫莎
责任编辑:任荃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