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理由
上海疫情封控期间,许多市民抢不到菜,生活完全依赖于社区团购。发起团购的人被称作团长,他们构筑起零售端口与市民之间的链条,成为2022年春天人们不能忘却的群体。
(资料图片)
2022年5月15日,上海市闵行区虹桥镇海联花苑东门,一位女“团长”为居民派送团购的蔬菜及日用品(人民视觉/图)
2022年春天,上海新冠疫情最严峻的时刻,许多市民足不出户,线上买菜常常一无所获,只能依靠社区团购。负责团购的人被称作“团长”,他们搭建起供应商与消费者之间联系的网络,帮助小区住户解决生活物资供给的困难。
什么样的人在做“团长”?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数据课程师生曾根据慧科新闻数据库2022年4月至5月的新闻报道总结出“团长”的个人画像。他们发现,居家期间主动带团的人里有六成是女性,“团长”的身份也十分多元,职业包括程序员、高管、公关、公务员等等。
许多“团长”在采访中坦白,最紧要的是找渠道、搭好流程。年轻人借助互联网,四处搜罗团购渠道,年长些的便通过以往熟悉的人际网络搭建一座新的桥梁。做房产销售的“团长”李新宇对小区周边情况熟稔于心,起初,他加入了一个常去的菜市场的卖菜老板的供货群,不到两天,群聊便因为需求量过大不得不解散。他只好寻找新的供货渠道。上海财经大学教授崔丽丽从2022年3月底起与伙伴们一同帮上海市民团购了数以“吨”计的蔬菜、大米、水果、肉、面粉……她从事电商研究,也在上海市网购商会担任专家,有一些供应渠道。
关于团购的物资,崔丽丽有着严格的准则:“我们目的是保障大家基本生活,包括米面牛奶蔬菜水果,不会去团饮料咖啡这些,不希望额外增加社区志愿者负担。”
究竟要不要团购那些被视为“非必要”的物资,比如咖啡与麦当劳,是众多团长的苦恼。
这只是“团长”们可能面临的诸多困难与琐碎之一,除此之外,他们还常常要与不确定的风浪共处。比如团购的东西未能及时送到,或是送到后被小区禁止分发,甚至物资过期都有可能。这时候,“团长”不得不联系供货商沟通解决方案,并及时向小区住户解释。做久了“团长”,许多人感慨,这份工作“像客服”,“全天候24小时应答。
当然也有无数欢欣与收获。崔丽丽说自己从中更清楚地观察到了供应链如何一环扣一环地运作。她想,“是不是每个城市都可以建立应急保障机制,在特殊时期各司其职,补足社区治理力量?”
也有人在做“团长”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城市。2022年上海疫情暴发时,李新宇到上海不足一年,与城市始终有种距离感。透过疫情,他看见了这里存在的一些问题,反倒觉得真实。距离也因此被拉近。
曾有一则段子调侃疫情暴发之初做核酸的上海市民很精致,举着红酒杯和咖啡杯去排队。“团长”安薇觉得,那并非真正的上海。在她看来,上海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很强,快速生长起来的团购体现着上海市民“积极求生的态度”,“虽然抱怨,但不会死等,而是要主动拯救自己的命运。”
(参考资料来源:极昼实验室、《人物》、谷雨实验室、澎湃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记者 王佳薇